字词 | 李珣《菩萨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珣《菩萨蛮》《菩萨蛮》 回塘风起波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①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② 征帆何处客,相见不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③ 【注释】 ①回塘,纡曲之池塘。刺桐,一名海桐,热带树木,似桐而有刺,故名。②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高适《春望》:“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鹧鸪,鸟名,形似鸡,头如鹑,臆前有白圆点。俗象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这里取其寓意。③魂销,亦作销魂,消魂。旧谓人之精灵为魂。人受过度刺激而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 【译文】 弯弯曲曲的池塘上,风儿起,吹动了细细的波纹,刺桐花掩映的房舍,已掩闭了大门。此时一轮残阳照着平旷的原野,一对对的鹧鸪飞过,它们的叫声凄楚动人。 那远去的征帆将要驶向何方?那里有刚相见就又分手的情郎。默然无语,灵魂欲随那船儿远航,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样烟水茫茫。(王 洪译) 【集评】 清·陈廷焯:“‘残日照平芜’五字,精绝秀绝。”又:“此首音节凄断。”(《白雨斋词评》) 【总案】 本词写辞别情人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上阕写景,妙在以景现情。“回塘风起”,自然是写景,但何尝不寓有离去情人的女子被搅乱的那种又烦又乱的不平静心田。“门斜闭”一句,也是写景,但亦昭示了诗中女人公那种孤独凄凉青春寂寞的苦闷。“双飞鹧鸪”的深意,亦是在写景中体现。下阕写情,妙在情融景中。“征帆”两句,把女主人公别后失望心情完全融入了男子远去、两情隔绝的描写中。结句更借助“望中烟水遥”的描写,衬写女主人公失望悲慨之状。可以说是上句直抒悲情“欲魂销”三字的确切注解。 李珣《菩萨蛮》《菩萨蛮》 回塘风起流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1。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2。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3。 李珣《菩萨蛮》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李珣《菩萨蛮》李 珣
李 珣 回塘风起波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①。双双飞鹧鸪②。 征帆何处客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注释 ①残日:夕阳的余晖。平芜:广袤的原野。②鹧鸪:飞禽,通常双飞,古代诗词中常拟其叫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温庭筠《菩萨蛮》:“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③征帆:远行船只。 萱龄八百图【清】阿克章阿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是一首思妇词。上片以景入手,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图像,乍一看,这似是无人之景,但通读全词,细细回味后,就能体会到其实是有人存在的,我们也是通过她的眼睛来观察风景。首句“回塘风起波纹细”一句和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很相似,都在写景中寄托了一种更深切的涵义,这春风吹起,吹散的岂止是那一汪池水,还有那主人公的心扉啊,这和内心里的孤独落寞是相称的。“刺桐”一句交代了主人公所在之处,这也是李珣词的一个小特色,他喜欢在词中运用具有岭南特色的景物,如《南乡子》(相见处)一篇也有“刺桐花下越台前”,格调清新,独树一帜。这么美的花开了,主人公都无心欣赏,显然对这一切是没有兴趣的,大门仍是斜掩着,把春色关在门外。只把孤独留给自己。“残日照平芜”一句,清陈廷焯在《云韶集》中道:“‘残日照平芜’五字,精绝秀绝。”这孤独的一天又这样过去,一天的思念盼望就这样戛然而止,双宿双栖的鸳鸯反衬自己的孤独,这份落寞就更显得凄凉。“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两句,无论是西天的残日与平旷的原野,还是鹧鸪的双飞与双落,都是由仰视到俯视的迭换,视点的迭换则象征着思妇内心里的跌宕起伏。 下片由景转情,情语中又带出景语。“征帆”两句是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思念,刚刚看到那双双的鸳鸯,怎么能不思念起在外的行人。而“征帆何处客”一句又把镜头拉向远方,引导着读者的视角从院落中移到江湖之上,这在无形之中也拓宽了词的意境。相思是为了相见,可是彼此远隔千里,“他”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呢,所以无论有多想念,也是徒劳的,因为还是见不到,想到这里不禁黯然神伤。所以一句“不语欲魂销”就点明了词的主旨,也道出了这份别愁。最后一句“望中烟水遥”接承上面相见,又将视角推向远方。相思——相望——相隔,这是无法摆脱的命运,对着她的只有眼前这烟波浩渺的水面,这望里包含了多少相思,多少真挚,抒情缠绵动人,清陈廷焯评价“此首音节凄断”(《云韶集》卷一),可谓是一语中的! 李珣在闺情词的创作上,是不同于当时的词人创作的,他没有过多地去关注欢爱场景,而是把男女恋情当中的相互思念和对逝去情爱的追忆作为主要创作内容。以情景交融、相互对照、烘托的创作手法,在细腻的情景描写中,把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完整体现,营造出一种有余味、较为深层的情感审美特质,和同时代多数题材相同作品的“绚烂”“暖昧”相比,是一种“单纯”和“幽美”的审美趣味。(朱铭) 李珣《菩萨蛮》《菩萨蛮》 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棹遥。① 楚天云外路,动使经年去。②香断画屏深,旧欢何处寻。③ 【注释】 ①调〔tiao〕:使弦乐器各弦之间配合得和谐。②动:“动辄”的省文,动不动之意。③欢:此处双关用法。一,指情人,二,欢乐,幸福。 【译文】 屋外飘着毛毛雨,燕子双双飞舞。台阶上落下的花瓣儿,有的深红(刚落下的)有的浅(早先落的)。手里调弄着宝筝解闷,心儿却跟随了心上人的船儿行得远远。南方去的路途延伸到了云外,心上人动不动一去几年不回。紧闭着门儿香也懒得焚,往日的欢乐叫我哪儿再去寻? 【集评】 明·汤显祖:“《菩萨蛮》集中多而佳者亦不少,以此殿之,不为貂续。”(《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 【总案】 春雨令人沉郁,双飞燕撩动了闺情,“砌花零落”乃春去也,年华消逝,美人迟暮。“捻得”两句,一片深情。心上人的长期远离,“香断画屏深”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之致。末尾嫌直,惟其直,失落感毕见。 李珣《菩萨蛮》李珣《菩萨蛮》
回塘风起流纹细,刺桐花里门斜闭1。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2。征帆何处客,相见不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3。 【注释】 1.回塘:纡曲之池塘。刺桐:一名海桐,热带树木,似桐而有刺,故名。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高适《春望》:“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2.鹧鸪,鸟名,形似鸡,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名象其鸣声曰“行不得也哥哥”,这里取其寓意。 3.魂销:亦作销魂,消魂。旧谓人之精灵为魂。人受过度刺激而神思茫然,仿佛魂将离体。 今译 弯弯曲曲的池塘上,风儿起, 吹动了细细的波纹, 刺桐花掩映的房舍,已掩闭了大门。 此时一轮残阳照着平旷的原野, 一对对的鹧鸪飞过, 它们的叫声凄楚动人。 那远去的征帆将要驶向何方? 那里有刚相见就要分手的情郎。 默然无语,灵魂欲随那船儿远航, 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烟水茫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