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狗骨 狗骨 gǒugǔ 犬科動物狗之骨骼。質堅實,色白或微黄。主治風濕痛,四肢麻木,久痢,瘡瘻。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牡狗陰莖》:“狗骨灰,主下痢,生肌,傅馬瘡。”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一·狗》:“〔狗〕骨……燒灰,療諸瘡瘻及妬乳癰腫。”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麻黄 > 狗骨 狗骨 gǒugǔ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灌木 > 枸骨 > 狗骨 狗骨 gǒugǔ 狗骨药名。出《名医别录》。为犬科动物狗Canis familiaris L.的骨骼。甘、咸,温。补肾壮骨,祛风止痛,止血止痢,敛疮生肌。 ❶治风湿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崩漏带下,久痢。内服:浸酒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 ❷焙灰研末调敷治疮瘘、冻疮,外伤出血。狗骨含有机物、脂肪、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镁、氯化钙。 狗骨gǒu gǔ《本草纲目》兽部第50卷狗(12)。药名。 【性味】甘,温。 ❶《本草纲目》:“甘,平,无毒。” ❷《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咸,无毒。” 【功用主治】健脾和络,活血生肌。治风湿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久痢,疮瘘,冻疮。 ❶《别录》:“烧灰疗下利,生肌。” ❷陶弘景:“烧屑疗诸疮瘘及妒乳痈肿。” ❸《本草拾遗》:“煎为粥,热补,令妇人有子。” ❹《蜀本草》:“主补虚,小儿惊,止下利。” ❺《本草纲目》:“烧灰,米饮日服,治休息久痢;猪脂调,敷鼻中疮。” ❻《四川中药志》:“治风湿关节痛,冷骨风痛,腰腿无力及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或烧存性研末,三至五钱。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狗骨 狗骨狗骨,又名犬骨。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犬科动物狗Canis familiaris L.的骨胳。全国各地有产。 本品味甘,性温。功能补脾肾,强筋骨,活血生肌。主治腰腿酸软、四肢麻木、关节痛、久痢不止、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等证。狗骨治腰腿酸软、四肢麻木及风湿痹痛,均可与独活、秦艽、木瓜、枸杞子等药配用; 治关节痛,也可与穿山龙提取物浸酒服。狗骨炙灰米汤调服,可补脾虚止久痢; 若与高良姜、莨菪合为丸服,则更有效验。以其能活血散瘀,故治妇人赤白带下及产后烦闷不食,可烧灰为末服。至于痈肿疮疡,狗骨多作外用。《千金要方》用狗头骨灰、芸薹子末,水和敷,治痈疽疖肿; 狗头骨灰加黄丹调敷,治恶疮不愈;若与桑皮、当归研末调敷,则能长肉生肌; 本品烧灰麻油调涂,治冻疮; 与苦丁香、硇砂研末吹鼻,能治鼻瘜肉。另狗头骨炙末与鸡子末调涂,亦医解颅。煎服,9~15g。 实验研究: 新鲜狗骨约含水分50%、脂肪16%、骨胶原12%、无机物22%。无机物中大约一半以上是磷酸钙,其次是碳酸钙和磷酸镁,又含极少量的氟化钙。 又狗骨胶中含17种以上氨基酸: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与虎骨胶中的氨基酸相比较,除多一酪氨酸,且组氨酸及精氨酸量稍多外其余含量均相近。 狗骨粉与狗骨胶灌服对大鼠甲醛性和蛋清性足肿有明显抑制作用,消炎作用与神经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狗骨粉能降低兔毛细血管通透性,这可能与消炎作用也有一定关系。抗炎有效部分可能为肽类。狗骨胶还有一定的镇痛、镇静作用。 ☚ 原蚕蛾 冬虫夏草 ☛ 00002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