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狄龙回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狄龙回合Dillon Roun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的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由于当时美国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C.D. 狄龙积极发起这轮谈判,故称。1960年至1961年在日内瓦进行。有23个国家参加谈判。内容主要是工业产品的关税减让。达成4400多项产品的关税减让,相当于49亿美元贸易额。关税减让幅度大体为原有税率的20%。参见“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狄龙回合1960年9月至1962年5月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的关税谈判。因由当时美国副国务卿狄龙建议举行,故名。 狄龙回合 狄龙回合60年代初,由美国副国务卿狄龙与欧洲共同体国家就双方互相减让关税而进行的谈判过程,称为狄龙回合。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共同体成员国内部开始分阶段降低关税,以期在成员国之间最终取消关税,建立统一的关税同盟。这对美国工业品和农产品向西欧市场的输出是个很大的打击。因此,由美国提出与西欧共同市场就双方共同减让关税问题举行谈判。谈判从1960年9月开始,到1962年3月在日内瓦达成协议止,历时18个月。几经讨论,双方同意将各自工业品的关税降低20%,但在对美国向西欧共同市场输出农产品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 免责条款 狄龙-里德财团 ☛ 狄龙回合Dillon Round1960年9月~1962年3月由美国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狄龙发起的关贸总协定的第五次多边贸易谈判,故称。谈判在日内瓦举行,主要内容是商讨美国与欧洲共同体之间在关贸总协定范围内的互相减让关税问题。谈判结果使占进口值20%的商品平均降低20%的关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成员国之间将分阶段降低关税,最终取消全部关税。其对外将建立统一的共同关税制度。这对美国的出口不利,故美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利用关贸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发起互相减让关税的谈判,即狄龙回合。最后达成一系列协议,双方各将其工业制品的关税率降低20%左右。美国由此受惠的商品出口额约16亿美元,欧共体(西欧共同市场6国)受惠的商品出口额约12亿美元。 狄龙回合 狄龙回合Dillon Round1960年9月~1962年3月[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五次多边贸易谈判。此次谈判是根据当时美国副国务卿狄龙的建议举行的,故称。狄龙回合实际上是美国与西欧共同市场之间关于降低关税的谈判。1958年西欧共同市场正式成立,为抵制美国商品的进口,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美国的对策是对内展延1934年制订的[互惠贸易法]的修订,制订了许多例外条款,实行进口数量限制与规定进口配额,对外则要求西欧各国下降关税,放宽进口限制。经过一年半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工业品平均关税各减20%的协议。 ☚ 七十七国集团 肯尼迪回合 ☛ 狄龙回合 狄龙回合Dillon Roun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第五轮谈判。1960年9月至1962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以发起本轮谈判的美国副国务卿道格拉斯·狄龙(Douglas Dillon)的名字命名。谈判的目的在于关税减让,45个国家参加。谈判的起因在于1957年3月欧共体成立后,欧洲国家逐步建立了排他性的关税同盟,使美国对西欧的出口出现下降的趋势。为此,美国先发制人,要求进行互相减让关税的谈判。谈判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自1960年9月至年底,为第四轮谈判结果的再谈判。后段于1961年1月开始,就新减让项目及新加入国减让项目进行谈判。主要内容是因欧共体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而展开的补充总协定第24条第6款(关税联盟和自由贸易区的规定)的谈判。根据这一条款,欧共体的成立得到关贸总协定的认可,其统一关税约束取代了各国别的关税约束,但对于由此而导致的任何单一国家的收支失衡,欧共体都需予以补偿。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肯尼迪回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