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病名
痹(~症) 痫(~疾;~症) 疯(疯病;疯颠;疯癫) 痴(发~) 癫(~狂;风~) 颠(~痫;~蹶;颠风;颠狂;~乱;痴~;
~;风~;~不辣;~不剌;~狂迷乱) 瘨 狂(~颠;~易;~瞀;~獝;~惑;~痴;发~;放~;疯~;风~;病~;清~) 癔(~病) 怴 瞀乱 心疾痰病 痰迷(~心窍) 痰气 颩风风魔(~九伯) 魔风 辟易 迷罔迷惘 惑易 惑疾 失性 失心(~风) 失惑 懵眩 发神经 精神失常 精神错乱 精神反常 精神变态 精神迷乱 神五神六 歇斯底里
精神发育重度不全的病:风傻 风风傻傻
神经错乱之病:蛊疾
精神恍忽之病:痻
疯癫,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精神失常:发狂
狗发狂:瘈 狂(~犬)
忧郁病:瘐 癙(~忧) 愍 痗
多疑的病:疑病
相思病:春病 鬼病
颠狂的样子:风傻 风风傻傻 风风魔魔
狂易 (易狂) 读狂 (kuáng)
【狂易】狂病。
例1 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灵枢·通天》)
译文 属于太阳类型的人,阳气多而阴气少,必须谨慎地调治,不能随便削弱病人的阴气,只宜泻其阳气。如果阳气难以削弱的可能发生狂病,阴气阳气都削弱的,就会突然昏厥不知人事。
例2 振寒寒热,颈项肿,实则肘挛、头项痛、狂易; 虚则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甲乙》卷七第一下)
译文 病人恶寒发热而寒战发抖,颈项肿,实证可见肘关节拘挛,头项痛,发狂; 虚证则皮肤生疣,或者生小的疮疥。针刺支正穴为主。
例3 狂易多言不休,及狂走欲自杀,及目妄见,刺风府。(《甲乙》卷十一第一)
译文 有狂病的人说话多而无休止,到处乱走,有的想自杀,幻视。针刺风府穴为主。
例4 狂易见鬼与火,解溪主之。(《甲乙》卷十一第一)
译文 狂病幻视看见鬼和火的。针刺解溪为主。
例5 狂易,鱼际及合谷、脘骨支正、少海、昆仑主之。(《甲乙》卷十一第一)
译文 狂病可针刺鱼际、合谷、腕骨、支正、少海、昆仑等穴。
例6 癫疾、僵仆、狂易,完谷及风池主之。(《甲乙》卷十一第一)
译文 癫痫、昏厥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狂病、针刺完谷、风池为主。
按 狂易、易狂即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狂易以诱之。”《汉书·王子侯表》: “乐平侯欣病狂易。”“易”为衍声。又作狂疾。《甲乙》卷十一第一: “狂疾,液门主之。”亦可单写作狂。《灵枢·癫狂》: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又 “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甲乙》卷七第一下: “狂,妄言,怒,恶人与火,骂詈,三里主之。” 《甲乙》卷十一第一: “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又: “狂,狂走,善欠,巨虚、上廉主之。”又: “身痛,狂,善行,癫疾,束骨主之。”又“癫疾,狂,妄行,振寒,京骨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