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犯罪中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未完成形态之一,指犯罪分子在实施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我国刑法中犯罪中止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❶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施犯罪的过程中,自动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既遂或者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预备、未遂形态,均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❷必须是犯罪分子自认为可以把犯罪进行到底的情况下,而自动放弃了犯罪意图,停止了犯罪行为的继续实行。自动放弃犯罪意志和犯罪的完成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是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主要标志。
❸必须是彻底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彻底中止犯罪,就是犯罪分子自动停止犯罪是坚决、彻底的,而不是暂时停止,以后再干。如果犯罪分子是由于准备不充分、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而暂时中断犯罪,不能认为是犯罪中止。在一般的情况下,犯罪中止必须是在犯罪行为未实行终了以前。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危害结果即将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时候,犯罪分子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也是犯罪中止。犯罪分子虽然采取了积极措施,但未能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不能认为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 主刑   犯罪未遂 ☛

犯罪中止

行为人在实行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主要特征是: (1) 中止的时间性。即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2)中止的有效性。即犯罪中止必须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3) 中止的自动性。即犯罪中止必须是犯罪人自动地停止犯罪,而不是被迫地中断犯罪。(4) 中止的彻底性。即犯罪中止必须是犯罪人彻底地中止犯罪,而不是暂时停止犯罪,以后伺机再干。关于犯罪中止的性质与处罚问题,各国刑法理论和刑法规定有所不同。有的国家将犯罪中止作为犯罪未遂的一种,称为中止未遂。多数国家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关于犯罪中止的处罚。有的国家刑法规定不予处罚。刑法上规定对犯罪中止予以处罚的国家,一般采用以下两个原则: (1) 必减主义。即对中止犯必须减轻或免除处罚。(2) 得减主义。即对中止犯可以减轻或不免除处罚,也可以不减轻或免除处罚。中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采用的是必减主义。

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停止实施犯罪或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是发生在犯罪的预备或犯罪的实行过程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犯罪形态。根据我国刑法,对中止犯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是犯罪行为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其特征是: (1) 必须发生在犯罪既遂之前; (2) 必须是犯罪分子主动放弃该行为; (3) 必须是因该行为的中止而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应与犯罪未遂相区别 (参见“犯罪未遂”)。中国现行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 犯罪学   犯罪未遂 ☛
000038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