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龍芻”。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刈草包束曰芻,此草生水石之處,可以刈束養馬,故稱。杆叢生,直立,葉狹線形,卷折呈針狀,基部葉鞘密生白色長絨毛。初夏開花,兩小穗並生于一節,每穗含小花兩朶。全草宜編織,可製紙。我國普遍分佈。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東海島龍川,穆天子養八駿處也。島中有草名龍芻,馬食之,一日千里。古語云:一株龍芻,化為龍駒。”唐·陸龜蒙《和襲美題達上藥圖》詩之二:“教疏兔縷金弦亂,自擁龍芻紫汞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石龍芻》〔集解〕引《别録》:“石龍芻生梁州山谷濕地。”參閱《神農本草經·上品·石龍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