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書院。址在湖南衡陽縣北石鼓山下,故名。舊爲尋真觀。唐元和中,李寬曾結廬讀書於此。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李士真向郡守申請,遂於李寬讀書處創建書院。真宗時賜有匾額。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仁宗賜額及學田。後劉沆、潘峙、宋若水、林栗俞并擴修之。朱熹視其與岳麓、白鹿洞同爲宋初著名書院。馬端臨則將其列爲宋初四大書院之一。元時鄧大任、王復廬、程敬直曾任山長。元末廢圮。明時史中、沈慶等不斷拓基整修。明末復毁。清順治間,巡撫袁廓宇疏請重建,知縣余其溥主其工。康熙時,巡撫趙申喬令衡陽訓導員吴炯居院中督課師生。清代厘田租、監院之制始於此。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更定學徒條規,知府李鎬臨院授課。原有樓、閣、亭、祠等建築物,抗日戰争時均爲日軍焚燬。故址内今尚存明、清碑刻多處。書院經維修已闢爲公園。參閱宋·朱熹《衡州石鼓書院記》、《明一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