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是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牙齿稳固;当牙周组织已经出现病变,或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牙齿才出现松动。牙槽骨或牙周膜的丧失,是牙齿松动的主要原因,牙齿稳固,是由牙槽骨的支持和牙周膜的固位,当失去这种支持和固位,牙齿即可松动。当牙龈炎症的扩散进入到牙周膜,可以引起牙齿动度增加,这种情况常见于较重的牙周病,有时也可见于严重的龈炎。颌骨疾病,如炎症和肿瘤都可引起牙齿松动。某些全身因素可以引起牙齿松动,如妊娠期和月经期中有时可以出现松动。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组织细胞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等均能引起牙齿松动。在牙周治疗过程中,如有时在牙周外科手术后出现暂时性的松动,当手术伤口愈合,炎症反应消除后,暂时性松动随之消除。
常见的几种牙周病,都可引起松动,但这几种病变有本质的不同,因而松动也就各具特点;局部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牙周炎症,病变损害是水平式的,所以在早期牙齿不松动,到了晚期,水平式的损害大约到了根尖1/3才出现松动。 牙周创伤是由于颌力过大而引起牙齿相应部位的牙槽骨垂直吸收,牙周膜加宽,这就易使牙齿早期松动,但牙周纤维不一定同时破坏,结合上皮也无根向移位,因而也没有牙周袋形成;这种情况,在颌改正术后是可以恢复的,牙槽骨的吸收区域可以再形成新骨,牙齿可以恢复稳固。牙周变性的原因尚不明,其主要病变是牙周组织的非炎性的变性损害,牙槽骨可有水平或垂直吸收,牙周膜普遍加宽,多数牙齿出现松动,个别牙可能加杂有牙周创伤或严重的牙周炎症,松动就更显著一些。牙周萎缩常是由于牙槽突吸收,牙龈随之退缩,当牙槽突大部被吸收时,牙齿可出现松动,但牙周袋及牙周炎症多不明显。总之,牙周炎症的松动,是晚期才会出现的; 牙周创伤的松动,是早期就可出现的,但只是个别牙出现; 牙周变性的松动是早期就出现,多数牙或全口牙都出现;牙周萎缩的松动是晚期才出现,而且牙龈退缩,炎症不明显,可无牙周袋。牙齿动度的检查,临床上可分为三度:一度松动是轻微的、检查者刚可识别的动度; 二度松动是中等度的,动度在1mm以内,牙在牙槽窝中不能压下及转动。三度松动是显著的,动度超过1mm,牙在牙槽窝中可压下或转动(浮动)。牙齿动度的测定,目前已有两种专用仪器:
❶牙周粗测计;
❷牙周微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