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性超善恶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性超善恶论

战国道家关于人性的学说。

亦承认性无善无恶,但与告子不同。道家认为仁义不是人性,且是伤性的。将仁义当作人的本性,并努力去追求,这是乱人之性。同样情欲亦不是性。

真正的性命是自然的朴素的。“彼民有常性,识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庄子外篇·马蹄》)。道家认为,宇宙的本根是道,德是道的外在显现。德表现在人身上即为性。人之本性,道家亦称为性命之情。他们认为,每个人不要矫揉造作,任其性命之性发展,即可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

这种学说,亦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园满的,只要顺乎人性,便是最好的生活。但这种本性是绝对的善,并非和恶相对,亦非仁义礼智所讲的善。道家反对对人性进行改造,亦不同意孟子所讲的扩充。只要人无知无识地生活,顺性自然。明代王阳明,亦认为性无善无恶,无善无恶便是绝对的善,是超于善恶之上的。他批评孟子和荀子,没有抓住性之原始。

他认为“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传习录》)。他从体和用、运和静的关系来论述人性。他说:“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功”(《传习录》)性之本体是理之静,性之发用是气之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