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变性
当牙髓受到某种刺激,引起血运循环不良或代谢障碍时,则牙髓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变性,常见的牙髓变性有牙髓纤维性变、牙髓钙变和内吸收。
牙髓纤维性变 牙髓受到长期的慢性刺激, 如创伤颌时,可以引起牙髓退行性变。在显微镜下可见牙髓细胞及血管上出现脂肪颗粒,牙本质细胞层发生空泡性变,牙髓组织萎缩,表现为牙髓细胞之间贮留液体,形成无数小圆腔,因镜下观察颇似网状,故又称网状萎缩。严重者可导致渐进性坏死,牙髓活力逐渐降低而失去感觉。牙髓纤维性变一般无临床症状,不易发现,也不必处理,但个别病例在发展到渐进性坏死时,可能出现类似牙髓炎的疼痛症状,温度试验时出现迟缓反应性疼痛,这种情况则应作牙髓塑化治疗或根管治疗。
牙髓钙变 牙髓发生血循环障碍,一些细胞变性或坏死,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细微的或较大的钙化物,称为髓石。有的髓石游离于牙髓组织内,有的附着于髓腔壁,有的钙变可遍布髓腔,甚至可使髓腔和根管闭塞。牙髓钙变不一定出现临床症状,无症状者不需处理,有的患牙则可能出现类似神经痛的症状,应当进行干髓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内吸收 当某种刺激侵入牙髓后,牙髓组织转化为肉芽组织,并产生破骨细胞,导致牙内吸收,外伤牙、再植牙,或经活髓保存治疗的牙,其牙髓易发生此种变性。牙齿因硬组织被破坏易发生病理性折断。内吸收可以发生在髓室,也可以发生于根管,若发生在髓室,则因冠部牙齿硬组织变薄,可见牙冠变为粉红色。牙内吸收多无临床症状,有的病例也可能出现类似牙髓炎的症状。诊断牙内吸收主要依靠X线检查,可见髓腔壁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且边界不整齐的透影区。严重的内吸收可将根管壁穿透,甚至破坏牙槽骨。早期病损可进行牙髓治疗以保存患牙,晚期则应拔除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