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梁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梁斌1914—1996

河北蠡县人
中共党员。作家。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任,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省文联专业作家等职。著有剧本《抗日人家》、《血洒芦沟桥》,小说《红旗谱》、《翻身记事》等。
原名:梁维周
笔名:雨花、梁文彬、梁斌

梁斌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梁斌专集
梁斌研究专集
我的自传
梁斌生活与创作年表
梁斌(传记选载)
梁斌在济南
梁 斌
烈火青春——回忆录
我的第一篇小说
梁 斌
梁 斌
梁 斌
河北师大中文系编
刘云涛等
梁 斌
唐文斌
管 蠡
管 蠡等
郭志刚
梁 斌
梁 斌
林曼叔等
李立明
1979年版262页
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5月版567页
长城1979年2期
河北师大学报1982年4期
名作欣赏1982年6期
柳泉1983年2期
当代文学研究参考资料1983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5年2、4期
文学之路第46页
*中国当代作家小传第188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386页
中国现代作家与作品(沈阳)第70页
辟席敢闻文字狱 著书非为稻梁谋——记梁斌
梁斌在冀中
蒋守谦
刘 强 刘波同
成功之路第252页
作家在冀中第98页

梁斌

天津,我的第二故乡
梁斌印象记
从革命者到小说家——梁斌
梁斌
梁斌
克明
袁宝玉
天津日报1982年5月9日
天津日报1984年11月29日
文学报1985年11月7日
河北文学1981年3期
梁斌访问记
梁斌创作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回忆录
罗继长
冯健男
梁斌
红岩1982年3期
文谈1985年1、2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1—4期,1987年1—4
期,1988年1期
梁斌同志印象记
梁斌文学生活的第一步
梁斌作家新作《一个小说家的自述》出版
著名作家梁斌在天津逝世
韩映山
周海波等
李方诗等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编辑
部编
名人传记1986年3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1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2)第410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7)第370页
梁斌

梁斌1914—1996

小说家。原名维周。河北蠡县人。1930年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学习,并参加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至北平。1934年入山东省立剧院工作。抗战爆发后在故乡建立抗日武装队伍,先后任政委、蠡县宣传部长、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等职,参加剿匪、土改工作。曾发表小说、剧本多种。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日报社社长、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1958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旗谱》,是其代表作。另有长篇小说《播火记》,为《红旗谱》的续篇。作品反映华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觉悟和斗争,塑造朱老忠等一系列典型人物,场面壮阔,笔力粗犷,语言朴质,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另有长篇小说《翻身记事》《烽烟图》。有《梁斌文集》。

☚ 王瑶   芦甸 ☛
梁斌

梁斌1914.3—

原名梁维周。笔名有雨花、梁文彬等。河北蠡县人。1930年考入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33年春流亡北平,开始文学写作,在天津《大公报》、北平《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等报刊撰稿。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戏剧。1935年回北平写作,在左联的《令丁》月刊发表反映高蠡暴动的短篇小说《夜之交流》。1938年春任新世纪剧社社长。以后又兼任游击队11大队政治委员、冀中文化界抗敌建国联合会文艺部长,领导农村文艺运动。其间作有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中篇小说《父亲》,载于《晋察冀文艺》。此外,写了剧本《爸爸做错了》、《血洒卢沟桥》、《堤》、《五谷丰收》等。1945年后历任蠡县县委宣传部长、湖北襄樊地委宣传部长、《武汉日报》社长、河北文联副主席。建国后出版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记事》等。

☚ 梁彦   彭慧 ☛

梁斌

 当代作家。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解放前曾以1931年河北保定二师学潮与1932年高蠡暴动为题材写过一些小说剧本,建国后在此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旗谱》及其续篇《播火记》、《烽烟图》等。
梁斌

梁斌1914—Liang Bin

跨现、当代小说家。河北省蠡县人。12岁入县立高小读书。1930年考入省立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33年春失学失业,后流浪到北京,并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35年发表处女短篇《夜之交流》。1937年至1948年秋,在冀中发表了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中篇小说《父亲》,还写了《千里堤》、《抗日人家》、《五谷丰登》、《血洒芦沟桥》等剧本。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长。1953年至1954年间完成《烽烟图》初稿,1955年至1956年完成《红旗谱》、《播火记》初稿。1958年出版第一部《红旗谱》,1963年出版第二部《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三部《烽烟图》。还有写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翻身记事》和文论集《春朝集》、《笔耕余录》等。
三部曲《红旗谱》是梁斌的代表作。它的历史跨度是从清末写到1937年初冬。第一部着重写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明领头三打官司、反割头税运动和二师学潮;第二部写改造李霜泗武装和高蠡暴动;第三部写芦沟桥事变前后的北方农民的斗争情景。全书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复杂交错的时代风貌,概括了30年代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表现了中国农民由自发到自觉斗争的转折,也可以说概括了从清末到抗战初年的中国农民的苦难史、斗争史、革命史。
三部曲《红旗谱》塑造了祖孙三代的农民群像。其中的朱老忠是30年代革命农民的英雄典型。在他身上既概括着中国传统农民的性格,同时他又由自发反抗而走向了自觉斗争,由个体斗争而走向了有组织的斗争,由普通农民而成为了农民英雄和革命先锋,是人格发生了质的飞跃的新型农民英雄典型。通过这一艺术典型,突出地讴歌了30年代农民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部曲《红旗谱》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它的民族风格是传统风格和新时代风格相结合后的创造与发展,它既有强烈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也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它的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历史特点、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它的艺术人格是民族传统性格特点同新的特定时代精神特征的结合,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民族性也较突出。它着重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故事连贯,主干鲜明,来龙去脉清楚,运用短章节的形式,张弛交替,可分可合,语言亲切明快、个性化、大众化、口语化。

☚ 杨沫   玛拉沁夫 ☛
梁斌

梁斌

现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14年。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27年,梁斌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考入河北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1931年,梁斌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投身学潮斗争。1932年,国民党当局镇压二师学潮,并强行解散了第二师范。同年,在他的家乡爆发了著名的高蠡暴动。1933年,梁斌失学流落到北京,并开始学习文学创作。1935年,梁斌以高蠡暴动为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夜之交流》,发表在《伶丁》月刊上,这便是他的处女作,从此梁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梁斌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担任蠡县救国会委员,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担任“新世纪”剧社的社长,积极组织演出,做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1939年,兼任游击第十一大队政治委员。1940年又兼任冀中文化界抗敌建国联合会文艺部长。这期间,梁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剧本《爸爸做错了》、《血洒卢沟桥》、《堤》、《五谷丰收》等,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父亲》等。1942年,梁斌回到故乡蠡县深入生活。1945年,任蠡县县委宣传部长。1946年,梁斌又任县委副书记。1948年,梁斌随大军南下,后任湖北省襄樊地委宣传部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梁斌曾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梁斌几十年来投身革命,辛勤笔耕,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翻身记事》(上部)、《抗日图》等等。梁斌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创作的《红旗谱》曾被搬上银幕,影响极为广泛。

☚ 梁实秋   曹禺 ☛
梁斌

梁斌1914~

现当代小说家。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27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的护校学潮,次年参加高蠡武装暴动。1933年到北平开始文学创作并加入北平“左联”。抗日战争期间主要从事党的文化宣传工作,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中篇小说《父亲》,剧本《千里堤》、《抗战人家》、《血洒卢沟桥》等都创作于这一时期。1948年随部队南下,1955年后调回河北,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从1934年写出以高蠡暴动为题材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夜之交流》开始,二十多年来所创作的以高蠡暴动为题材的多种作品,为长篇小说《红旗谱》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旗谱》的创作开始于1953年,1958年出版; 第二部《播火记》,第三部《烽烟图》也已于1963、1983年先后出版。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格调深沉,气势雄健。

☚ 宋之的   周而复 ☛
000064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