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银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银耳white fungus;tremella

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子实体呈白色的胶质食用菌,属银耳科(Tremellaceae)银耳属。学名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别名白木耳。每100克干品含蛋白质5.0~6.6克、脂肪0.6~3.1克、碳水化合物68~78.3克、粗纤维1.0~2.6克。银耳是传统的滋补品。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有润肺、生津、止咳、清痰、强身、补气等功能,银耳多糖有抗肿瘤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银耳的国家。早在1894年,四川即已开始栽培,后陆续传至贵州、湖北、陕西、福建等省,后传入日本。早期的栽培是“砍花”后依靠空气中孢子自然接种的半人工栽培。40年代,华中农学院采用孢子弹射技术获得银耳纯芽孢种,并进行人工接种试验。60年代,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研制了银耳混合纯种。70年代,用木屑、米糠培养料培养银耳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中国银耳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湖南、陕西、浙江、福建、台湾等地,“通江银耳”、“漳州雪耳”驰名世界。
生物学特性 银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由无数管状的具有隔膜的分枝繁茂的菌丝组成。子实体乳白色,胶质,由多数丛生瓣片组成,宽4~10厘米(图1),鲜时柔软,半透明,干燥后呈米黄色,体积强烈收缩到1/10~1/20。担子近球形,纵分隔,10~12×9~10微米。孢子无色,光滑,卵形,6~8.5×4~7微米。


图1 银耳


银耳是异宗结合的四极性菌类。一个银耳的担子能产生4种不同极性的担孢子。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单核菌丝,相邻的可亲和的单核菌丝相互结合,发生质配,形成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随着双核菌丝的生长发育,达到生理成熟的双核菌丝就逐渐发育成白毛团,胶质化成银耳原基。原基在良好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生长,展出洁白的耳片。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来自两个亲本的一对极性不同的单倍体核,经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倍体核,进而发育成4个单核担孢子。至此,一个完整的生活史即告完成。除了上述有性生活史之外,银耳还存在几个无性小循环。其整个生活史见图2。

图 2 银耳生活史示意图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银耳生长在壳斗科(Fagaceae)、金镂梅科(Hamamelidaceae)等阔叶树的枯木上,但银耳菌丝不能直接利用段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复杂的碳源,需要通过一种属于子囊菌的伴生菌(俗称“香灰”)分解成较简单的糖类才能利用。银耳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2~25℃,孢子芽殖能力很强,可产生大量的芽孢(分生孢子),芽孢的抗寒能力强,在零下保存4~5年仍能发芽,菌丝体生长温度5~35℃,最适生长温度20~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20~24℃。菌丝体阶段,段木含水量以35~4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阶段应适当增加水分含量,空气相对湿度需85~95%。此外,还需要充足的氧气,否则耳片不易展开。银耳菌丝体能在黑暗中生长,但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需要散射光。
栽培技术 银耳菌种的制备通常分三级进行,母种可从耳木分离得到,也可用“香灰”菌丝和银耳芽孢混合接种制得。用木屑、米糠培养基,经灭菌接入母种,经过35天培养得原种。可由原种接入木屑、米糠培养基,或用圆柱木块和楔形木块作培养基制作栽培种。
用于银耳栽培的树种很多,常用的有麻栎(Quercusacutissima)、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日本桤木(Alnus japo-nica)、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等。一般阔叶树都均生产银耳,通常在秋、冬树木停止生长至翌年发芽前砍伐,树木的直径以6~10厘米为宜。耳树伐倒后锯成1~1.2米长的段木,架成井字形,待段木含水量降至35~40%,气温在15℃左右时开始接种。在段木上钻接种穴,接种穴的纵向距离10~12厘米,横向距离4~5厘米,深1~1.5厘米,直径1~1.2厘米。将接好种的段木堆集发菌,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树叶、树枝,以增加堆内的温度和保持湿度,7~10天翻一次堆,调节水分,约40~50天可见到幼小子实体出现,这时可分散排列,在树荫下、荫棚内,坑道内等适合银耳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地方,经10天左右,子实体成熟。采收加工成干银耳。另一种栽培方式是代料栽培,利用自然气温春、秋各种一次。用木屑或棉籽壳加上少量米糠和黄豆粉配成培养料,经灭菌、接种、发菌、栽培后长出子实体。

银耳silver ear fungus,white jelly fungus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又称白木耳。一种食、药兼用的食用菌。银耳科,银耳属。子实体为乳胶质薄片,由许多裂瓣组成鸡冠状,乳白色,半透明;干后收缩,淡黄色。上下表面均长子实层,担子纵分隔成4个细胞,外生4个担孢子。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或卵形,5~7.5 μm×4~6 μm。自然界多生于阔叶树腐木上。中国半人工栽培始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用菌丝体菌种人工接种大量栽培是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福建等省的山林地区,尤以四川通江银耳和福建漳州雪耳最著名。现各地都有人工栽培。食用味美可口,为名贵补品;药用有滋阴补肾、健脑强身的功效。

银耳

生长在多种阔叶树枯死枝干上的腐生性木腐菌,四川重要的林副特产。又称白木耳。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银耳科、银耳属。是一种传统的高级滋补品和珍贵的药用菌,具有壮精补肾、止咳生津、补气强心、提神益气、健脑嫩肤、恢复肌肉疲劳等功效。四川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川北一带,以大巴山一带所产的大山伏耳最为有名。

银耳

又名白木耳、白百子。属担子菌纲胶菌目白木耳菌的子实体。呈半透明、胶质、银白色或淡黄色,常生于阴湿的山地或寄生在花梨木、桷树等树干上,也可人工繁殖。适宜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避风而又半阴半阳的阔叶林下生长。银耳性味甘、平,具有补肺益气,养阴润燥的作用。陕南秦巴山区各地均有生产。

银耳

银耳yinerTremella fuciformis

又称白木耳。真菌门、担子菌纲、银耳科。子实体由多个丛生瓣片组成,胶质,乳白色,宽可达4~10厘米。新鲜时软、半透明,干后收缩。子实层在瓣片表层胶质之下,担子具纵隔,担子下部横切面或底面观均呈“田”字形。担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生于阔叶树腐木上。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现已能广泛进行人工栽培。银耳营养丰富,是著名食用菌,且有滋阴补肾、健脑强身之效。

☚ 木耳   双孢蘑菇 ☛
银耳

银耳

见 “黑木耳”。

☚ 石耳   地耳 ☛
银耳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胶质食用和药用的真菌。子实体白色,由许多瓣片组成,多皱褶,呈鸡冠状或花瓣状,又称白木耳。半透明,富有胶质,干燥后呈淡黄色。喜温暖、潮湿、通风处生长。多分布在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台湾等省的山林地区,每年7~10月。可在枫杨、栎、柳、杨、合欢、柿、桑、榆、臭椿等的朽木上采到。现已广泛进行人工栽培,四川通江是我国人工


银耳

栽培银耳的发源地。除供食用外,还有强身、补肾、清热、润肺、生津、止咳、养胃、润肠、补脑和提神等滋补药用价值。银耳营养丰富,可与人参、鹿茸比美。内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磷、铁矿物质等物质。蛋白质中含有亮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如用锯木屑进行瓶栽,还多一种丁氨酸。
☚ 木耳   白木耳 ☛

银耳yin er

tremella

银耳

tremella (Tremella fuciformis)


银耳

tremella;white fungu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