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燈心草 燈心草 dēngxīncǎo 亦稱“虎鬚草”、“碧玉草”。燈心草科,多年生沼澤草本。中心白瓤可燃燈,故名。根狀莖横走,鬚根密生,莖簇生直立,細柱形,高約三尺,内充乳白莖髓。夏季開花,排成傘狀,淡緑色。花被六枚,線狀披針形。蒴果長圓形,種子褐色。莖可製紙,織蓆,亦可入藥。我國各地均產。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燈心草》:“〔釋名〕虎鬚草、碧玉草。”《淵鑒類函》卷四一〇:“虎鬚,燈心草也,一名碧玉草,吳人蒔之,取瓤爲燈炷,以草織蓆及蓑。” 
燈心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燈心草 燈心草 dēngxīncǎo 亦稱“燈心”、“燈草”、“虎鬚草”、“碧玉草”。燈心草科植物燈心草的莖髓或全草。古吳人栽蒔之,取瓤爲燈心,故稱。莖髓呈細長圓柱形。乳白色至淡黄白色,斷面白色。主治淋病,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黄疸,心煩不寐,小兒夜啼,創傷。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草部·燈心草》:“根苗主五淋。”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草部·燈心草》:“《經驗方》:燈心,”元·李東垣《珍珠囊補遺藥性賦·草部·燈草》:“燈草去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燈心草》:“虎鬚草,碧玉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