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成法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成法立 文成法立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古人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 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无定之中有一定焉。”作为文学创作应该遵循一定的“法”,即遵守一般的、共同的规律。但“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死守既定的“法”。文学创作的遣词用语和艺术描写技巧,必须恰当地表现内容,内容不同,创作实践中便会产生适合内容的新的艺术规律,即新的特殊的“法”,这种“法”是无定格的。章学诚这种观点是针对当时八股文章的弊病而提出的,“无定之中有一定”,是“有法”与“无法”的对立统一。“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只要完美地表达了内容,产生了艺术效果,便成了“法”。“法”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文学形式和技巧如果不能恰当地表达内容或阻碍内容的表达,便是死法。元代程端礼以“兵随将转”为比喻,也说明了“文成法立”的道理。清代吴德旋认为“纵笔所如,无非法者”,即说只要熟练地掌握写作规律,随心运笔,都可以符合创作规律。沈德潜提倡“以意运法”,反对“以意从法”,也是说法无一定、“文成法立”的道理。 ☚ 把人民提高到果戈理的水平上来 文体就象是水晶,愈纯净便愈光亮 ☛ 文成法立 文成法立古代散文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元代郝经在《答友人论文法书》中阐述道:“……古之为文,法在文成之后,辞由理出,文自辞生,法以文著,相因而成也,非与求法而作之也。后世之为文也则不然……法在文成之前,以理从辞,以辞从文,以文从法,一资于人而无我,是以愈工而愈不工,愈有法而愈无法……夫理,文之本也;法,文之末也,有理则有法矣,未有无理而有法者也。”(《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卷二三)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古文十弊》中也指出:“古人文成法立,未尝有定格也。传人适如其人,述事适如其事,无定之中,有一定焉。”可知“文成法立”,意即文章在根据表情达意、状物叙事的需要写成后,它所运用的方法因为符合内容表现的要求,所以是无可非议、得以成立的,是美的。它揭示了文章的方法所以为美的原因,反对把美的方法从其所表现的特定内容中孤立出来,对于打破“以法役意”的形式主义和死守古法的拟古主义,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审美的方法创作出美的文辞,具有积极意义。 ☚ 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载道之文与纪事之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