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成公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成公主女,?—680文成公主 唐太宗所养宗室女。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求婚,太宗令她下嫁。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她到吐蕃。松赞干布率兵亲迎。她带去了唐太宗赐给的珍宝、金玉饰物、食物、饮料、种子、绸帛衣服,及医书、营造工技著作。松赞干布“叹大国服饰札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很爱重她。她讨厌吐蕃人“赭面”的习惯,松赞即下令罢除。还为她建筑唐式宫室居住。她的下嫁,显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和好,也给吐蕃第一次大规模输入了汉族文化及先进技艺。她曾在拉萨创建小昭寺。大昭寺内有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十场历史剧。田汉编剧。发表于《剧本》1960年第5期。这是一部反映汉藏传统友谊、歌颂民族团结的剧作。唐朝贞观年间,吐蕃松赞干布倾慕文成公主才德,派出使臣入唐求婚。唐太宗在多次考察求婚使臣后,同意并说服文成公主远行,还将中原文化与农业耕作技术带入西藏。此事虽然受到吐蕃内部以俄梅勒赞与恭顿为首的少数野心家的干扰破坏,仍动摇不了松赞干布与公主唐蕃友好、永敦睦谊的决心。此剧有着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和相当诱人的诗情画意。因其写于西藏叛乱刚刚平息、民主改革正在进行之际,强调汉藏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 武则天 甲午海战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藏族民间故事《文成公主》中的人物。虽然故事只叙述了嘎瓦求婚和文成公主入藏路上的一些事,但是从中可看出文成公主在汉人与吐蕃的关系上所做的贡献。她美貌聪明,有一颗十分善良而伟大的心。她一路上撤下了牛羊,架起了桥梁,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爱戴,到处都有以她命名的高山和桥梁。她勇敢坚强,不管有多少人阻拦,也拦不住文成公主前往西藏合蕃的决心。文成公主是第一个架起汉藏团结桥梁的人,她在中国各民族人民的融合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她把汉文化带到西藏,也把中原的粮食、畜牧业带到西藏,促进和发展了西藏经济。 ☚ 卞亚干塔 计叔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四幕民族历史剧。林刚白著。1945年冬脱稿。1948年4月贵阳交通书店初版。 ☚ 王家大院 欢乐图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唐太宗养宗室女。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嗣位后曾遣使人唐求婚,贞观十四年冬又派正、副使节赴长安请婚,唐太宗于是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贞观15年(641),唐太宗收文成公主为义女,并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护送公主人藏。松赞干布亲至柏海(今青海札陵湖)迎接。文成公主人藏时携带了大量金银器皿、丝绢以及医药、历史、文学、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并有众多侍女、乐队、工匠随行,使汉族文化习俗以及制陶、造酒、造纸、碾磨、丝绢营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传入吐蕃,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成公主人藏生活40余年,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汉藏两族人民世代敬仰。她曾在拉萨创建小昭寺,在今天大昭寺内存有藏人为纪念她而铸造的塑像。 ☚ 班昭 萧太后 ☛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养女。曾对汉藏两族人民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位女性。自幼被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收养在宫中,封为文成公主。她不仅相貌美丽,有文化教养,有才华,而且有一定政治远见。吐藩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诸部后,建立了吐藩王国(今西藏)。当时唐朝也处于“贞观之治”盛世。松赞干布热望和唐朝建立亲密关系,曾几次派使请求通婚联姻。640年(贞观十四年)又派亲信大臣噶尔(禄东赞)率骑士百人,携黄金等贵重聘礼,赴长安表明同唐朝联姻诚意。唐太宗遂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藏王。翌年正月唐太宗特派族弟、礼部尚书李道宗去主婚,并组织了一个卫队护送。松赞干布率侍从和护卫亲到青海扎陵湖畔迎亲。经过四个多月艰苦跋涉,终于到达吐藩都城逻些(今拉萨),与松赞干布举行了成婚大礼。文成公主入藏,将中原地区的冶金、医药、历算、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技艺和谷物及多种牲畜带进了西藏。据说还带去五千五百多名工匠在拉萨主持建造安放释迦佛像的小昭寺(后移至大昭寺);松赞干布也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还聘请汉族文职人员到西藏掌管文书;文成公主则教藏族妇女纺织、刺绣等。她在西藏共生活了四十年,对促进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藏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她的事迹不仅在藏文史籍中屡有记载,而且在藏族人民中也普遍流传。有描写松赞干布雄才大胆,文成公主不听谗言、不畏艰难、毅然进藏的文学作品,也有歌颂他们丰功伟业的大量民歌。在青海纳赤台有一口“公主井”,在西藏山南有一个“公主泉”,在怒江上有一座“公主桥”,在拉萨寺门前还有一棵“公主柳”。这些都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她的怀念和敬爱。一千三百多年来,文成公主一直被当作藏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象征。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养女。贞观十五年(641)赴吐蕃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由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至黄河源附近之柏海,松赞干布亲迎入蕃。松赞干布在拉萨专为其营建宫室,至今布达拉宫尚保存有他们成婚时洞房遗址。到拉萨后主持建造小昭寺,安放自长安带去的释迦佛像(后移至大昭寺安放)。今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亦为其亲手所栽。与她嫁往吐蕃的同时,中原地区的医药、历算、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都传入吐蕃;传说她还随带工匠五千五百人及谷物、牲畜多种。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唐蕃关系的加强,起过促进作用。松赞干布卒(650年)后,她继续在吐蕃生活了三十年,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深受吐蕃人民的敬爱。她的事迹在藏族地区普遍流传,戏剧、壁画、民歌、传说题材多种,影响深远。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嫁吐蕃之和亲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宗女。贞观十五年(641)出嫁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松赞干布)。太宗诏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筑馆于河源; 赞普率兵亲迎,见道宗执婿礼,特为公主筑一城以居。恶蕃人赭面,赞普令国中禁之。自是吐蕃渐慕华风,习中原典礼; 又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唐并许之。永隆元年死,唐遣使吊祭。对汉蕃(藏)间经济政治及文化交流作用巨大,影响深远。曾于拉萨创建小昭寺,今大昭寺内有其塑像,青海塔尔寺酥油花等宗教民间艺术常以之为题材。 ☚ 弘化公主 交河公主 ☛ 文成公主 159 文成公主? —680唐太宗养女。唐贞观十五年(641)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至黄河源附近之柏海,松赞干布亲迎入蕃,在玛布日山(今拉萨布达拉山)专建宫安置。并建神殿一座(今拉萨小昭寺)以供养由长安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雕像。相传随带工匠五千五百人及谷物、牲畜等一同入蕃,中原地区的医药、历算、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工艺技术亦随之传入吐蕃,吐蕃又送贵族子弟到长安入国学读书。对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唐蕃关系的加强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事迹在藏区普遍流传,有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多种题材,影响深远。 ☚ 噶东赞 皮逻阁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之公主。640年,吐蕃赞普遣其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请求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641年,在礼部尚书的陪同下,文成公主经由长安、宝鸡、天水、康定、青海入藏,松赞干布亲到柏海迎亲。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农具、谷物种子、工匠和工艺书籍,使藏族人接触到中原较高的农业工艺和手工业工艺,为汉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陈硕贞 武则天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 —680唐朝宗室女。唐贞观十四年 (640),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亦称弃宗弄赞)遣使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接受了吐蕃的要求,允许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筑行宫于河源王之国,命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文成公主至吐蕃,由长安经凤翔、秦州 (天水)、河州 (临夏)、鄯州 (乐都),逾日月山 (湟源西南) 沿唐蕃大道入蕃。松赞干布率军至柏海 (扎陵湖) 迎接。松赞干布见李道宗行极恭敬的子婿之礼。蕃唐从此建立了极为亲善的甥舅关系。从此,中原的粮食种子、养蚕、纺织、建筑、造纸等生产技术,传入吐蕃,吐蕃的马匹、药材也源源传入内地,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永徽元年 (650),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寡居三十年,于永隆元年 (680)逝世。今西藏拉萨市的大昭寺内,有文成公主像。小昭寺为公主自建的静修之所。 ☚ 晋阳公主 长宁公主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Wencheng Gongzhu唐太宗时宗室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请求通婚获准,与松赞干布联姻。当时吐蕃没有历法,生产落后,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粗放,文成公主带去了大量有关生产技术、医药卫生的书籍;蔬菜谷物的种子;精致的手工艺品。教吐蕃人推算历法,传授纺织、刺绣技术。因文成公主信仰佛教,佛教在吐蕃也得到了提倡和传播。唐高宗时又应其要求,送去了蚕种,向吐蕃派遣了许多养蚕、酿造、制碾磨、造纸笔的各种工匠,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受到了吐蕃人民的欢迎。文成公主为推进吐蕃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受到藏族人民的尊敬和怀念。 ☚ 松赞干布 武则天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大型舞剧。编剧: 唐满成、章民新、李正一。编导: 章民新、孙天路、曲荫生等。作曲: 石夫。由中国歌剧舞剧院于1979年在北京首演。主要演员有陈爱莲(饰文成公主)、韩大明(饰松赞干布)、方伯年(饰噶尔)、季锦武(饰赤登)等。全剧3幕6场。序幕《折箭请婚》: 唐贞观十四年,唐与吐蕃在唐蕃交界处发生了民族纷争,一唐将被俘,吐蕃英主决定化干戈为玉帛,折箭为礼,亲手释放唐将,命吐蕃大伦(宰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赴长安向唐室请婚。第一场《智认公主》: 各族请婚使云集长安大明宫内,噶尔以折箭和哈达表达松赞干布为民族和睦而请婚之大义,舞队中的文成公主为之所动,迅即被噶尔认出,太宗大悦,于是允婚。第二场《辞亲壮别》: 文成公主手捧母后亲赐的日月镜离开了唐宫,太宗亲赴坝桥送别文成公主,对文成公主将百工六艺带往吐蕃深为赞赏,折唐柳赐给文成公主带往吐蕃。第三场《草原风云》: 文成公主一行经过藏区草原,驻守该地的吐蕃大将赤登与护送公主的唐将干戈相向,噶尔劝阻,反被赤登砍伤。第四场《建阁迎亲》: 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为之建“文成阁”。赤登回来向松赞诬告唐将杀了噶尔。松赞干布决定亲自前去迎接文成公主。第五场《掷镜赦登》: 文成公主一行来到了日月山,风雪严寒,空气稀薄,思亲之念油然而生,加之病魔缠身,昏厥在地。护送使决定将队伍带回长安。公主惊醒,毅然将日月镜掷于崖下,继续向西藏前进。路上遇到了相迎的松赞干布,不愿文成公主入藏的赤登向公主射来一箭。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噶尔伤愈赶来,赤登的诬告真相大白。松赞大怒,赐赤登死。文成公主为了民族团结大业,当众折箭,请求松赞赦免了赤登。第六场(尾声)《雪岭佳话》:吐蕃人民在拉萨用最隆重的盛典欢庆文成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并肩栽下了长安杨柳。从此,汉藏人民结下了万世情谊。编导们在舞剧中成功地运用了唐代宫廷乐舞和藏族民间舞蹈语汇。该舞剧曾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创作二等奖; 是“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的提名作品。 ☚ 丝路花雨 红绸舞 ☛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养宗室女。贞观十五年(641年)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带去大批生产工具、蔬菜种子、医疗器械,以及经史、诗文和诸种科技书籍。高宗时,应其所请派遣酿酒、制纸墨之工入藏。她还从内地引进蚕种。对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贞观十五年(641年),唐与吐蕃和睦,唐太宗答应吐蕃的请求,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生活用品、锦帛珠宝、生产工具、蔬菜种子、医疗器械,以及经史、诗文、医药、工艺、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又将蚕种引进西藏。在她的请求下,唐朝又派遣酿酒、制作纸墨的工匠入藏传授生产技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对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加强汉藏人民的友好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中国现代民族舞剧作品。由中国歌剧舞剧院1979年首演。编剧: 唐满城、李正一、章民新。编导: 章民新、孙天路、曲荫生等。作曲: 石夫。舞美设计: 齐牧冬、铁扬等。主演: 陈爱莲、韩大明、方伯年、季锦武。舞剧共3幕6场及序幕尾声。舞剧表现的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汉藏和亲的历史故事。吐蕃和唐军作战,吐蕃胜,吐蕃英主松赞干布义释被俘唐将,并派宰相噶尔东赞赴长安向唐室求婚。在唐朝皇帝面前噶尔以松赞的折箭与哈达象征,表达吐蕃化干戈为玉帛的诚心,并使舞队中的文成公主因内心激动而动容,而认出了公主,从而战胜其他请婚使者,获太宗允婚。鲁莽的吐蕃大将怀疑噶尔私通大唐,半路中劫走御赐金印,将噶尔推下山崖。文成公主途经青海草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烈欢迎。人们献上青稞美酒,文成回赠其良种、农犁。松赞远道前来迎接公主,幻想着文成公主如天仙踏彩虹而来。途中文成思念故乡,严寒缺氧在日月山昏倒,护送使者欲带队回朝。公主清醒后,想起自己的重任,毅然丢掉母亲赠给的日月镜,以示前往吐蕃的决心。松赞干布满怀喜悦与文成公主相见。赤登暗箭射公主未遂,噶尔未死,向蕃主禀告原由,松赞大怒要处死赤登。文成公主说情赦免赤登,赤登感激不尽。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情意绵绵,双双起舞。舞剧继承中国戏剧的优良传统,注重情节的曲折编织。以浓郁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与中国佛教舞蹈的语言形式,创作了多姿多彩的唐代宫廷乐舞、藏区群众舞蹈。编排了文成公主离别前的独舞,以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相见的两段双人舞。在优美和谐的韵律中,表现了松赞与文成之间的爱慕之情,揭示了民族团结的深刻主题。 ☚ 丝路花雨 新婚别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所养宗室女。贞观十五年(641),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江夏王李道宗护送至吐蕃。松赞干布亲迎于河源,并特为公主筑一城,建宫殿以处之。在她的影响下,汉族制碾磨、陶器、纸、酒等工艺及历算、医药等陆续传入吐蕃,对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关系的加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藏族人民很崇敬文成公主,直到现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供奉着文成公主的塑像。 ☚ 武则天 孙思邈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中国现代民族舞剧作品。由中国歌剧舞剧院1979年首演。编剧: 唐满城、李正一、章民新。编导:章民新、孙天路、曲萌生等。作曲:石夫。舞美设计: 齐牧冬、铁扬等。主演:陈爱莲、韩大明、方伯年、季锦武。舞剧共3幕6场及序幕尾声。舞剧表现的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汉藏和亲的历史故事。吐蕃和唐军作战,吐蕃胜,吐蕃英主松赞干布义释被俘唐将,并派宰相噶尔东赞赴长安向唐室求婚。在唐朝皇帝面前噶尔以松赞的折箭与哈达象征,表达吐蕃化干戈为玉帛的诚心,并使舞队中的文成公主因内心激动而动容,而认出了公主,从而战胜其他请婚使者,获太宗允婚。鲁莽的吐蕃大将怀疑噶尔私通大唐,半路中劫走御赐金印,将噶尔推下山崖。文成公主途经青海草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烈欢迎。人们献上青稞美酒,文成回赠其良种、农犁。松赞远道前来迎接公主,幻想着文成公主如天仙踏彩虹而来。途中文成思念故乡,严寒缺氧在日月山昏倒,护送使者欲带队回朝。公主清醒后,想起自己的重任,毅然丢掉母亲赠给的日月镜,以示前往吐蕃的决心。松赞干布满怀喜悦与文成公主相见。赤登暗箭射公主未遂,噶尔未死,向警主禀告缘由,松赞大怒要处死赤登。文成公主说情赦免赤登,赤登感激不尽。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情意绵绵,双双起舞。舞剧继承中国戏剧的优良传统,注重情节的曲折编织。以浓郁的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与中国佛教舞蹈的语言形式,创作了多姿多彩的唐代宫廷乐舞、藏区群众舞蹈。编排了文成公主离别前的独舞,以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相见的两段双人舞。在优美和谐的韵律中,表现了松赞与文成之间的爱慕之情,揭示了民族团结的深刻主题。 ☚ 丝路花雨 新婚别 ☛ 文成公主?—680和亲吐蕃之唐公主。唐太宗养宗室女。藏籍又称“佳萨公主”,意为“汉妃公主”。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与之同时,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生产技术和历算、建筑、医药等科学知识也传入吐蕃。曾设计督建拉萨大、小昭寺,并将自内地带去的铜鎏金释迦牟尼像供在大昭寺内,至今仍光彩夺目。时唐经吐蕃往来于天竺(今印度)的使者和宗教信徒,多得其帮助而顺利完成使命,如玄照、道希、道生等僧人便是取道吐蕃入天竺的,玄照曾两次受到公主的接见和资助。对密切唐蕃关系,加强汉藏两族人民的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做出宝贵贡献,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在大昭寺、布达拉宫、山南昌珠寺等处都供有其塑像、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日喀则德钦颇章宫、萨迦寺大殿等处还绘有关于她进藏故事的壁画。作为藏族八大藏戏之首的《文成公主》、古代民歌《唉马林儿》等,都寄托着藏族人民对其深情怀念。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宗室女。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入藏,携带有大量丝绢、金银器、营造技术和医药书籍以及工匠等,使汉族先进的文化传入西藏,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参考图303)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