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眼外伤
热性眼外伤系高温通过直接传导或辐射所引起眼组织的热灼伤。主要可分为两类,即火焰灼伤及接触灼伤,二者的病理变化相似,临床表现可不尽同。微波损伤,则为其热效应造成人体组织的损害。
轻度灼伤(Ⅰ度伤):热原温度在55℃以下,接触30秒钟,可使皮肤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红斑,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出现水肿,症状可很快消失;中度灼伤(Ⅱ度伤):温度在60℃以下,接触30秒钟,上皮生发层受累,血管先收缩后扩张,渗出反应较重,发生水肿和水泡,可自行痊愈;重度灼伤(Ⅲ度伤):温度在65℃左右,接触30秒钟,可使上皮全层或真皮下组织坏死凝固烧焦,修复甚缓慢,且有广泛的瘢痕形成。一般热灼伤以接触处为中心分成程度不等的区域、中心部为凝固区,中间带为水肿区,外周为充血区。
轻度的火焰灼伤 多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严重者常见于工农业生产事故或战争武器的灼伤,如火焰喷射器、燃烧弹、凝固汽油弹等造成的大面积灼伤。皮肤暴露部分灼伤严重,但结膜及角膜因有眼睑瞬目反射保护,直接灼伤者较少见。
轻度火焰灼伤可将眉毛和睫毛烧焦,引起眼睑皮肤充血水肿,使眼睑不能睁开。重症灼伤,在伤后数分钟内引起整个面部肿胀,36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随后烧伤区出现黑痂,脱落后留下一红色肉芽区,容易继发细菌感染,特别是绿脓捍菌感染。一般愈合缓慢,日后眼睑外翻,外露的结膜变为粗糙肥厚,由于眼睑闭合不全而引起暴露性角膜炎。睑缘受损可致睑板腺口闭塞,睑缘变形,睫毛乱生,发生角膜结膜炎。泪小点和泪小管的闭塞,引起泪溢。
接触灼伤 如沸水、沸油、灼热炉渣、烟头或熔溶的铁屑 铅、玻璃等溅入眼内,均可造成接触性灼伤。除眼睑灼伤外、眼球亦可受累特别多见于眼球下部表面和下穹窿部结膜上皮或基质浅层,使之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混浊,上皮糜烂,一般可在数天内恢复。重者整个角膜呈瓷白色混浊,边界清楚,脱落后形成溃疡,如果灼伤处接近角膜缘则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角膜白斑的表层组织一旦坏死脱落、瘢痕变薄,则可形成局部膨隆。假性翼状胬肉、睑球粘连等颇为常见。如角膜穿破,可引起眼内容物脱出,眼内容炎等,从而导致角膜葡萄肿或眼球萎缩。轻度结膜灼伤,仅表现充血水肿,很快消失。重者呈灰白色凝结坏死,甚或累及巩膜。如巩膜坏死穿破则葡萄膜、玻璃体脱出,易继发感染和导致化脓性葡萄膜炎或全眼球炎。结膜的瘢痕形成也是引起眼睑畸形、睑球粘连、泪点异位等的主要因素。
重度烧伤时应注意全身情况,如为气体爆炸或火焰烧伤,应注意呼吸道烧伤情况。给以注射破伤风血清,输液、止痛、防止休克。并给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眼睑皮肤灼伤时可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消毒,排出水泡内液体,擦去已坏死崩解的皮肤,涂上抗生素眼膏,盖以吸水敷料,或用开放性干燥方法,暴露受伤部位,使表面干燥。全层烧伤的皮肤则需植皮。对于晚期病例,如眼睑已变畸形,则应行整形术。对眼球灼伤的病例原则上应尽量少用表面麻醉剂,以免影响上皮的修复。拭去坏死的上皮组织,用阿托品散瞳,抗生素预防感染。球结膜水肿时应作放射形切开放出结膜下积液,以减少毒素吸收,降低对血管的压迫,改善局部循环。如结膜已发生凝固性坏死,则应早期切除,移植结膜或唇粘膜。为了避免睑球粘连可滴消毒石腊油或涂眼膏,戴接触镜,或行粘膜移植术。对角膜新生血管可行角膜周围血管切断术或 β 射线照射。对角膜瘢痕可考虑板层或全层角膜移植术。
微波损伤 微波为波长介于1mm~1m的电磁波,广泛应用于科研、通讯、医疗,工农业生产及烹饪等方面。微波的能量不足以产生电离作用,但其热效应可损害人体组织。在眼部可引起白内障,暗适应时间延长及眼底出血等。预防微波对眼部的伤害通常有两种防护眼镜,一种由直径0.07~0.14mm的黄铜丝制成,其网眼密度为560~186孔/cm2; 另一种由表面镀有半导电的氧化锡透明膜的玻片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