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子监与八股取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子监与八股取士

明朝初期规定的选拔官吏的制度。

明朝初年规定:中央和地方官吏的选拔,须通过学校和科举两个途径。1382年(洪武十五年),国子学改名国子监,设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等职。国子监学生称监生,又分官生和民生,官生多系功臣子弟,或少数族生员,民生为各地所推举。

学习内容有《大诰》、《大明律》、《四书》、《五经》等。

结业后可直接做官,或再参加科考入仕。直接任命者,高可任布政使,低可任县主簿。

监生有时承命出使,巡行州郡,考察百司文牍,监修水利,丈量田亩、厘定税则等。实际是协助朝廷临时处理一些政事。

1371年(洪武四年),明朝开始设科取士,连科3年。1382年后,始改定期会试,3年一次。参加科举者必须为各级学校生员。州、县生员,时称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

及格者,再殿试,中选者为进士。进士分一、二、三甲。

一甲3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人数不等,赐进士出身。

三甲,人数不等,赐同进士出身。考试取《四书》、《五经》文句命题。

四书以朱熹集注为准。“其文略仿宋经义”,“古人语气为之”,还要使用排偶文体,称八股文。文章必须包含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部分,不得增减。

这种刻板文体,便于牢笼士人思想。

自明初起,科举日益发达,国子监、监生入仕,渐成僻径,不断衰落。后来监生可以捐纳、挂名,无须入学,已然徒具形式。

明朝的国子监和科举制度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培养出大批奴才式官吏。这种制度严重禁锢士人思想,妨碍科学文化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其原因之一即在此。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