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热力消毒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热力消毒 热力消毒热力消毒系指利用热力作用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的处理。若将微生物全部杀灭则称热力灭菌。热力消毒为最古老的一种消毒方法,自人类用火以来,即已不自觉在进行热力消毒。我国古代有“百沸无毒”之说,宋代庄绰指出:“纵细民在道路上,亦必饮煎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天行瘟疫,取出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基督教《圣经》中记载用火焚毁患者衣物以防疫病的传播。十九世纪以来,人们认识微生物后,热力消毒不断得到新发展。Schroeder(1859)提出压力蒸气灭菌法,Pasteur(1863)提出低热消毒法,Tyndall(1876)提出间歇灭菌法,Terrillon (1883)提出使用煮沸、干热与火焰烧灼法处理手术器械等等。迄今,热力消毒仍为一项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可靠的消毒方法。热力消毒可分湿热与干热两种。湿热消毒是将物品在水中或用蒸气加热以达消毒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菌体酶的破坏与蛋白质的凝固使微生物死亡。干热消毒是在无水情况下加热以达消毒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氧化,破坏细菌原生质使微生物死亡。湿热杀菌作用较干热为强,但所有微生物均可被此两种处理方法杀灭而达灭菌。 表1 微生物热死亡时间概值(min)
*乙型肝炎病毒热死亡时间较一般病毒为长,与产气夹膜梭菌芽胞相似。 热力消毒的情况可用多种方法测定。温度计或压力计(对压力蒸气灭菌)可直接或间接标示达到的温度。热电偶测温计与自动记录仪可记录灭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为了解压力蒸气灭菌器内每件物品是否达到灭菌,还可事先夹放化学指示剂。过去用已知融点药物,只可测达到的温度,不知在该温度持留的时间。新法利用药物变色反应,可进一步指示达到规定温度所持续的时间。测知是否达灭菌的最准确方法为微生物学鉴定法,即将染有指示微生物的菌片夹放于消毒物品中,灭菌后取出培养,观察结果。指示微生物多选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芽胞。此法不能立即获得结果,多仅用于灭菌试验或定期检查设备是否能达灭菌要求。 湿热消毒常用有: 煮沸、流通蒸气、低热、间歇加热、压力蒸气等法; 干热消毒常用有: 焚烧、烧灼与干烤等法。 煮沸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系指将物品放于水中加热至沸点的消毒方法。其热力传导主要靠水的对流,温度一般不超过100℃。此法几分钟即可杀死微生物繁殖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或肉毒杆菌毒素,需十余分钟,而对细菌芽胞则需数十分钟以至数小时,故多不用作灭菌处理。消毒所需的煮沸时间随处理物品而异。对衣服等大件物品,热力穿透情况良好时,需15~30min,餐具或导热较好的金属物品,时间可少些。煮沸时,在水中加少量增效剂,如肥皂(0.5%)或碳酸钠、磷酸钠(1%)等,可提高消毒效果,但应注意避免对某些物品的腐蚀。消毒时间从水沸开始计算。物品应全部浸于水内,不得放入可增加粘稠度物质。高原地区沸点低,勿用本法消毒,必须使用时应延长煮沸时间。 流通蒸气消毒法 流通蒸气消毒法是利用水蒸气加热进行消毒的一种方法。热力穿透主要依靠水蒸气释放潜伏热(2257J/g即539cal/g) 与凝聚时体积缩小而产生的负压。消毒温度达100℃左右,所需时间与煮沸法相似。多用于牛奶场、啤酒厂、食品厂内大容器与管道消毒,以及食堂餐具消毒。流通蒸气消毒最简单的设备是蒸笼,经常大量处理可于特制消毒器(见图1)内进行。物品安放应注意使水蒸气易于接触到各表面。 低热消毒法 低热消毒法是利用低于100℃的热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本消毒法因由Pasteur创始,故又名巴氏消毒法。低热消毒最早用于酒类处理,因温度较低,不致损坏有效成分,故亦用于高温下易损坏的流质食物与药品,特别是牛奶的处理。便盆、床上用品、尿布、清洁工具、内窥镜、麻醉设备等医院用品亦可用此法消毒。处理温度随物品不同,一般于65℃左右,亦有高至95℃者。牛奶消毒可于61~63℃处理30min,或71~72℃处理15~20s。后者可用于大量牛奶的连续流动处理。酒类因含酒精或酸,44~56℃处理15min即可。疫苗于60℃处理60min,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均可削弱其抗原性。以上处理,虽温度较低,无法达到灭菌,但能将结核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杀灭,并使总菌数减少90~95%,故可减少疾病传播或延长贮存时间。 ![]() 图1流通蒸气消毒器 1. 带孔隔板2. 接电源3. 蒸气回流罩4. 蒸气发生器5. 电热器间歇加热灭菌法 间歇加热灭菌法为利用间歇加热至100℃以杀灭所有微生物的灭菌方法。此法由英人Tyn-dall所创用,故又称廷德耳灭菌法。间歇加热灭菌法多用于处理不耐高温的培养基与血清制品等。其法将物品加热至80~100℃,持续30~60min后,置于室温下,次日再次同样处理,如此连续3日。物品中如有细菌芽胞存在,在室温下即发芽成为繁殖体,在第二或第三次加热时可被杀灭。加热多用水浴或流通蒸气。 压力蒸气灭菌法 压力蒸气灭菌法是在专门的灭菌器(见图2、3)中利用压力蒸气加热以对物品进行灭菌的一种方法。压力蒸气法达到的温度高(见表2)灭菌效果可靠,为医疗卫生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 压力蒸气灭菌的灭菌时间,由灭菌器内达到要求温度起计算,至灭菌完成为止。其中包括: 热力穿透时间、微生物热死亡时间与安全时间(见图4)。安全时间一般规定为热死亡时间之半。热力穿透时间随物品的性质、包装方法、体积大小与放置情况而定,小型手术器械包仅需3~5min; 装于金属提桶中的微生物实验室污染物品则需数十分钟至一小时。微生物热死亡时间加安全时间之和多规定为:115℃为30min,121℃为15min,126℃为10min,132℃为3min。 压力蒸气灭菌时,须先将灭菌器中空气排尽才能达到规定温度。压力蒸气灭菌器根据排气法可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利用重力作用,使蒸气将空气由上向下经排气孔逐渐挤出。此类灭菌器设计较简单,但空气排除不彻底,温度不宜超过126℃,所需灭菌时间较长。为保证效果,物品包装不宜过大,数量不宜过多,装放不宜过密。加热时,速度不宜太快,避免出现过早达到灭菌时间的假象。蒸气应防止超热,以免影响凝聚,阻碍热的穿透。预真空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利用抽气机,先将灭菌器中的绝对压力抽成2.0~2.7kPa (15~20mmHg),然后通入蒸气进行灭菌处理。此类灭菌器空气排除较彻底,热力穿透迅速,可在较高温度(132~134℃)进行灭菌,所需灭菌时间短,但对设计与制造的要求较高,且不宜用于瓶装液体的灭菌。为保证灭菌效果,物品装放不宜过少,否则可产生小装量效应,即装填物品过少,灭菌器内残留空气较多,因而影响蒸气对物品的穿透,导致灭菌失败。 ![]() 图2 手提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结构示意图 1.压力表 2.安全阀3.消毒桶 4.排气阀5.排气软管 6.底架图3卧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结构示意图 1. 柜室压力真空表 2 夹套压力表3. 安全阀 4蒸气控制阀 5. 蒸气过滤器 6. 分流档板 7. 穿孔托盘8. 压力调节阀 9 进气阀 10. 温度计 11 空气滤器 12. 阻气器图4 压力蒸气灭菌周期示意图
表2饱和蒸气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焚烧与烧灼灭菌法 焚烧与烧灼灭菌法是直接利用火焰加热以达灭菌的消毒方法。焚烧法是将物品全部焚化,多用于可燃性废弃物品,最好于焚化炉(见图5)中进行。烧灼法则直接以火焰烧烤处理对象,多用于消毒污染地面、金属器械以及微生物实验室的接种环等。此类方法简便,只要焚烧或烧灼彻底,可保证灭菌效果,但易损坏物品,使用受到限制。 干烤灭菌法 干烤灭菌是用热的烘烤使物品达到灭菌的处理方法。其热力传导主要靠空气对流与介质传导,速度虽较湿热为慢,但对金属与玻璃器皿损害小,对油脂类物品灭菌作用好,且可使物品保持干燥,故有一定实用价值。干烤一般多于烤箱中进行,常用为机械对流型电热烤箱(见图6),箱中除电热器外并装有送风机以加强空气对流。 ![]() 图5焚化炉结构示意图 机械对流型烤箱因热力传导较慢,故处理时间长 (见表3)。为加速灭菌处理,有用电热真空烤箱者。此类烤箱,物品放入抽至真空 (绝对压力0.27kPa即2mmHg)后再加热。物品于真空状态下不易氧化,可热至较高温度,所需处理时间可大大缩短,如于280℃,仅需15min。 ![]() 图6机械对流型电热烤箱结构示意图 1.可调节空气入口2.可调节排气口 3.温度计 4.通气夹层 5.电热器 6.送风机表3 干热灭菌时间
干烤时,物品包装不宜过大。高温可损坏的物品,如棉织品、塑料制品等,不可用此法灭菌。 ☚ 消毒 紫外线消毒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