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灯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灯台一 不要窥视天空的幽深。 在天空的幽深里, 诸神你推我搡密集如云。 奶糖般的以太中 漂泛着, 天使的腋毛, 老鹰的落羽。 灼热的青铜般可怕的诸神那肌肤的气息。秤。 不要凝视天空的幽深。 那凝视的眼睛将被光焰灼焚。 从天空的幽深中降下的是永劫的权力。 是对忤逆天空者的严刑。 唯有信心笃厚的灵魂攀登 那天空的中央耸立着 一支白色的蜡烛。 ——灯台。 二 这是天的看灯人、海的路标。 (心灵贫瘠的人是幸运的吧) 包茎。 秃头的苏格拉底。 朝阳焚烧着蔷薇花香。沿着灯台的白垩滑动,我们 在周围绕过一巡。这只尽是眼屎的眼睛迢遥地望着 端顶。 神……三位一体。爱。不灭的真理。那些至高无上 的警句的苗床。流动着的玻璃中的一滴乳汁。 诸神的咳嗽喘息清晰可闻,如同执于手里 在这幽深中 灯台漂泛着, 灯台如耳朵随风摇曳。 三 曾经害怕、忌恨说是照出心灵的明镜的天空 愚蠢地信口断言: ——神不存在。 如今这身边的神的冷酷训诫该怎样解释?降生于世乃是将身体出卖给神明。我们的生命是神的财富。 所谓牺牲,乃主动地抛弃这生命。 ……。 ……。 石砾、羽翼、唾液、弹丸,在什么也不可企及的高处 神安闲地俯视着下界。 悲恸、憎恶,手指天上的黑暗,我们呐喊: ——就是他,就是那家伙!把他拽下来! 但在我们这群自傲的渎神者。追求自由者之上 立刻有冥罚降临。 雷鸣。 不,不,那是 灯台的鼻尖前嗡嗡乱叫的粘缠的苍蝇。 象威吓似地排队飞行。 露出冷冰冰的牙齿,翻动着身躯。 一个 一个 载着神谕的 五台水上轰炸机。 (杨 伟 译) 本诗选自诗人的诗集《沙鱼》。《沙鱼》的诗风已不同于早期诗作的那种唯美主义的甜美诗风,而发展为猛烈批判现实的讽刺诗、抵抗诗。本诗尤其突出地体现了批判现实的抵抗诗的特色。 在第一章里, “天空”象征的天皇制, 以及居住于“天空”中的天皇制、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的核心阶层等一下子出现于诗中。第一句“不要窥视天空的幽深”, 以禁止的语气反语式地批判了天皇制的神圣化,并用“诸神你推我搡密集如云”一句轻妙地揶揄了“神圣者”。第二节中写出了“奶糖般的以太中漂泛着/天使的腋毛/老鹰的落羽”,在粘稠的感觉中,暴露出天使们的羞耻部分,并与“老鹰的落羽”这种动物性的东西相提并论,暴露嘲笑了神圣的背后隐藏的罪孽。下一行用更加刺激的强烈形象加以提示(如“秤”使人想起征兵检查等),并用“不要凝视天空的幽深/那凝视的眼睛将被光焰灼焚”来揭露动物性诸神具备的神秘权威。“光”与已经呈示的诸神的强烈形象相辅相成,更增添了威严。在下面的两节中,是散文式的句子:“从天空的幽深中降下的是永劫的权力。”“是对忤逆天空者的严刑。”从而揭示出“天空”的内部。接着, “唯有信心笃厚的灵魂攀登/那天空的中央耸立着/一支白色的蜡烛——灯台”, 以象征性的形象,生动刻画了天皇制统治的机构组织。 第二章对前章提及的灯台进行说明。第一节的最初两行“这是天的看灯人、海的路标。 (灵魂贫瘠的人是幸运的吧) ”, (这后一句引自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看似庄重无比,其实反讽式地嘲笑了崇拜权力的愚夫。接着,用“包茎/秃头的苏格拉底”比喻性地、侮辱性地描绘了灯台的形状。这一比喻是绝妙的,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灯台是唯有对神的信念笃厚的灵魂才能攀登的场所,暗示着那些对神——天皇制忠诚无比的学者、思想家、宗教家。他们貌似苏格拉底一样雄辩的哲学家,事实上却是包茎的所有者——即尚未独立的人。他们那装模作样的忠诚或许正是戴着假面的“幸运”吧。 “焚烧着蔷薇花香的朝阳”下的灯台显得庄重而美丽,。但用“尽是眼屎的眼睛”来看,却是用“三位一体。爱。……”这些至高无上的警句来蒙骗平民的天皇制得以维持的场所。最后“流动着的玻璃中的一滴乳汁”不过是远望天台端顶的表现罢了。而且他们虽声称“爱” “真理”,事实上战战兢兢地为权力服务, “如耳朵随风摇曳”。 第三章中, “愚蠢地信口断言——神不存在”的是“我们”。这一部分巧妙地重叠了从近代人道主义立场对超神的否定和作为“自由思想家”对天皇的神性的否定。但如今“神的训诫”依旧冷酷, “降生于世乃是将身体出卖给神明”。诗人在这里描写了军国主义统治下民众的悲剧性命运。 “我们”憎恶那些“安闲地”俯视民众的牺牲的神明,我们呐喊着“把他拽下来”,但我们这些读神者很快又遭到“冥罚”。对于“冥罚”,作者用“雷鸣。/不,不,那是/灯台的鼻尖前嗡嗡乱叫的/粘缠的苍蝇”来嘲笑它,反抗它。这首诗贯穿了保卫自由的愿望和热情,充满了对强权暴力的反抗意识,并成功地使之形象化、肉体化,可以说是日本昭和时代最好的讽刺诗之一。 (杨伟) 灯台dēngtái骂人话,指年岁大的人:可现在,心没少操,劲没少费,损种啥样你啥样,伺候那些老~,又擦屎,又㧟尿。(《风雨月亮泡》) 灯台təŋ213 t‘ ɛi灯盏的底座: 小老鼠,上~,偷油吃,下不来。 ![]() ![]() 灯台;登台◉ 灯台dēnɡtái 名 灯盏的底座。也指油灯。〈例〉玻璃做的~/ 赵巧送~,一去不回来/ 小老鼠,上~,偷油吃,下不来。 古代名物 > 日用類 > 爐燈部 > 燈具 > 燈臺 燈臺 dēngtái 安置燈燭之臺架。多以金屬製成,上可插燭,下有底座或有足。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嘗於都市遇鐵燈臺,市之,而命洗涮,却銀也,泰亟往還之。”宋·歐陽修《歸田録》卷二:“俚諺云:‘趙老送燈臺,一去便不來。’”《水滸傳》第二十一回:“一張金漆桌子上,放個錫燈臺,邊厢兩個杌子,正面壁上,掛一幅仕女。”遼代上京漢城曾出土一銅燭臺,底部三足,上承空心球及海水擋板,擋板上托仰莲,蓮上為一少女執燭筒。整體造形穩重美觀、玲瓏剔透,是遼代造型藝術的一件佳作。參見本類“燭臺”。 照具 照具古代的照具:镫 锭月缸 红缸 另见:点燃 照耀 明亮 不明 ☚ 照具 火炬 ☛ 彩灯 彩灯花灯 碁灯 ☚ 油灯 蜡烛 ☛ 座子 座子座(底座;台~;灯~;插~) 台(~子;灯~;烛~;锅~;磨~;平~) 另见:座位 坐 ☚ 座子、架子 架子 ☛ 灯台1.注释: 灯台lampstan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