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斗鹌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斗鹌鹑 斗鹌鹑蒙古族宗教传说。流传于辽宁吐默特左旗。相传乾隆年间白喇嘛寺的扎斯嘎大喇嘛进京斗鹌鹑,无意中他的鹌鹑咬死了17王爷儿子的鹌鹑。当扎斯嘎知道闯祸后,灵机一动把那只得胜的鹌鹑献给了17王爷。王爷高兴之余问他进京何事?他顺口胡诌说是来向皇帝为寺院讨大印的。靠着17王爷的疏通,乾隆皇帝果真亲赐白喇嘛寺大印一枚,上刻“瑞应寺”。从此白喇嘛寺改称瑞应寺,成为方圆百里之内最大的寺院。 ☚ 捏力玛的传说 五当昭的传说 ☛ 斗鹌鹑 斗鹌鹑无名氏 《心猿意马》 ![]() 全曲八句:4,4△。4,4△。7△,6△。4,4△。第二句偶有减去者,如无名氏“男子当途”套,曲牌误题〔斗虾蟆〕。第五句有破为两个四字句者,如吴昌龄《张天师》“这一场月色风声,非同造次”,“同”字可作为衬字。第六句可省上三字而减三字句,如兰楚芳“骄马金鞭”套。王实甫《西厢记》“风静帘闲”套“畅好是奸”句,《北词广正谱》谓:“凡用‘畅好是’成语者俱作衬字看,止一‘奸’字实字也,诚属变格。”《北词简谱》则以“是”作衬字,仍读作三字句。亦有作四字句者,如《西厢记》“不做周方”套。亦入〔正宫〕。与〔越调〕大同小异。〔南吕·鹌鹑儿〕亦题〔斗鹌鹑〕,但〔南吕〕可增句,〔中吕〕不可增句。 ☚ 石榴花 满庭芳 ☛ 斗鹌鹑 斗鹌鹑宋方壶 散套 ![]() ![]() 全曲十句:4,4△。4,4△。4,4△。3,3△。4,4△。宜多作对句。第七、八句偶有作四字句者,如王实甫《西厢记》“云敛晴空”折“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系用成语之故。单句都可叶韵,但全叶者甚少。曾瑞“连夜银蟾”套通篇句句叶韵(只一句不叶),仅见。四字句偶句韵上一字用去声最为起调。《北词简谱》谓:“凡韵上一字必须去声,连韵作去上方妙。词中‘暮鼓’、‘去橹’、‘间阻’皆律度精细处,宜从。” 套数首牌。同诸宫调。与〔中吕〕小异:〔中吕〕第五句七字,此则破为四字二句;〔中吕〕第六句六字折腰句,或作三字、四字,此则三字 二句。故〔中吕〕八句,此十句。贾仲明《萧淑兰》第二折〔越调〕首牌〔耍三台〕,实为〔中吕·斗鹌鹑〕之误题。按:〔中吕· 斗鹌鹑〕亦不能为〔越调〕首牌,两牌相近,作者致误用。 ☚ 越调 紫花儿序 ☛ 斗鹌鹑 斗鹌鹑见《鸣鹤馀音》卷五载元无名氏词。双调,一百五十一字,上片二十句十三平韵,下片十八句十四平韵。多用四字句。与北曲《斗鹌鹑》异。此调《词律》、《词谱》均不载。 ☚ 斗婵娟 引驾行 ☛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戲(附) > 鬭鵪鶉 鬭鵪鶉 dòuānchún 古博戲名。以鵪鶉相鬭爲戲,故稱。明代已見,流傳至今。初以相鬭爲戲,後多以相鬭爲賭。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江北有鬭鵪鶉,其鳥小而馴,出入懷袖,視鬭鷄又似近雅。”清·顧禄《清嘉録》:“霜降後,鬭鵪鶉角勝、標頭一如鬭蟋蟀之制,以十枝花爲一盆,負則納錢一貫二百,若勝則主家什一而取。每鬭一次,謂之一圈。鬭必昏夜。至於畜養之從,綵繪作袋,嚴寒則或用皮夸,把於袖中,以爲消遣。” 斗鹌鹑 斗鹌鹑曲牌名。北曲中吕宫、越调均有同名曲牌。字数定格不同。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属中吕宫者字数定格及韵式作四、四、四、四、七、六、四、四(八句)。用于套曲中。属越调者字数定格及韵式作四、四、四、四、四、四、三、三、四、四(十句)。一般用为越调套曲的第一曲。如元杂剧《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中的第一曲即是。 ☚ 浪来里 紫花儿序 ☛ 斗鹌鹑 斗鹌鹑以鹌鹑相斗的一种游戏。相传起于唐代。玄宗时 (712~756年) 西凉人进献的鹌鹑,能够随着鼓点的节奏互相争斗。于是宫中开始饲养,供观赏取乐,膏粱子弟也以此戏来赌博,赌金常重达千金。鹌鹑平时带来带去都是装在布袋里,富贵人家多用各色缎袋儿。斗鹌鹑时要把双方的鹌鹑放在木圈内,贴标头,分筹码,每斗一次叫做一圈,所以斗鹌鹑又称“鹌鹑圈”,数圈后分出胜负。明清小说,如《聊斋志异》、《歧路灯》等,其中都有斗鹌鹑的描述。斗鹌鹑多在每年的秋末冬初举行,因此亦作 “冬兴”。 ☚ 斗鸭 斗蟋蟀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