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火药和火器西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火药和火器西传

中国火药向西亚和欧洲、非洲、美洲的传播。火药是由中国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控制火候引起爆炸而发明的,唐朝后期已开始在沿黄地区得到使用,最早记载在德宗时(780年~804年),李希烈称帝,刘洽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死守,李部下采用 “方士策” ,烧毁了刘洽的战棚和城上防御物。北宋时,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有规模庞大的兵工场,可生产火箭、火炮等,并且运用在战争中。
火药和火器一经发明,便通过沿黄地区西传至伊斯兰国家。8世纪时,山西泽州硝等制作技术进入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人称为 “中国雪” ,波斯人叫 “中国盐” ,起初用于医药和炼丹术、玻璃工业中,13世纪初开始用来制造火药。埃及称 “巴鲁得” (意即 “火药” )、“煽硝花” ,技术是经波斯传入的。据1249年的阿拉伯文抄本,埃及阿尤布朝国务大臣曾主持了将硝用于配制火药,制作火器的初步试验,这是伊斯兰国家的第一次试制火药的记载。
1218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向中亚、西亚和波斯进攻,用火药炮轰击波斯防御设施;其孙旭烈兀西征,也随身带去大量火药武器,1258年攻陷巴格达时就使用了各种火药武器。但此后不久,埃及马木路克朝苏丹在大马士革以南大败蒙古军,双方对垒森严,相持不下,中统四年(1263年),蒙古军队1300余名骑士投奔埃及;元贞元年(1295年),又有1800户蒙古人逃入叙利亚转道往埃及。两次都带有蒙古军的火箭、火轮、突火枪等,为阿拉伯人使用和制造火器提供了条件。约在1290年,哈桑·拉曼用阿拉伯文著的兵书《马术和军械》中,不仅记载有契丹花、契丹火轮、中国铁等各种焰火方子和火药的具体比例配方,而且指出一种契丹火枪,枪头叫“契丹火箭”,采用的是金人以火箭作为燃烧体的飞火枪。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伊斯兰国家将蒙古人传去的火筒和突火枪加以改进,发展成两种“马达发”(madfa’a,火器之意);14世纪时,埃及的马木鲁克军队在军事上装备了一批“马达发”,已经出现大型铜炮。火药和火器是从中国直接传人伊朗和印度的,因此,新波斯语、印地语和土耳其语中,大炮便叫top。
欧洲人是在和阿拉伯人的战争中,接触和学会了制造火药和武器。1291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失败后,法兰克人退出在亚洲大陆的最后堡垒亚加,同时,伊斯兰国家和新兴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自由城在地中海上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人则发动了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民族运动,伊斯兰教国家在这些战争中,使用抛石机发射装有火药的火球、火瓶、火罐等武器,这使欧洲人开始接触与了解了“火毯攻法”。13世纪下半叶,欧洲人将伊斯兰国家的《制敌燃烧火攻法》(liberignium ad Comburendos hostes)译成拉丁文,这是欧洲讲火攻法最早的一本书,书中讲火部分,分灯火方子、燐火方子、希腊火方子、火药方子。用于军事上的有14个方,其中9项讲火攻,并有飞火和花炮制法。据载:意大利与阿拉伯人战争中,在1326年最先掌握了火器的秘密,制造了第一批金属管形火器,于是从此传遍西欧,德国在1331年才出现黑火药,法国在1338年百年战争初火药和火器还极少,英国在1346年克里希战争中初次从摩洛哥人那里学会了使用火炮武器。
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西欧殖民势力向非洲、亚洲和美洲各地殖民侵略,火器也随之传向非洲、美洲及其他地区。火药和火器的西传对世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但在摧垮欧洲封建制度的过程中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而且在资本主义推行殖民主义过程中也成了一种扩张殖民地的工具。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