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酸不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酸不溜 【概况】: 异名 分枝蓼、义枝蓼、酸姜(《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分枝蓼的全草。 原植物 分枝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茎直立或斜升,有细钩纹,疏生柔毛或无毛,中空,节部通常膨胀,多分枝,常呈叉状,疏散而开展,外观构成圆球形株丛。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披针形,椭圆形、全缘或缘部呈波状,两面被疏长毛或无毛,边缘常具缘毛或无毛;托叶鞘褐色,脉纹明显,有毛或无毛,常破裂而脱落;花序顶生,大型,为疏松开展的圆锥花序;苞片卵形,长2~3mm,膜质褐色,内含2~3朵花,花梗无毛,长约2~2.5mm;花被白色或淡黄色,5深裂,长2.5~4mm;裂片椭圆形,大小略相等,开展;雄蕊7~8,比花被短;花柱3,柱头头状,小坚果卵状菱形或椭圆形,具3锐棱,长5~7mm,比花被长约1倍,黄褐色,有光泽。 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内蒙古植物志》.第2册.50页.29图) 生境与分布 常生长在山坡,沙丘,河谷,丘陵坡地。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内蒙古、青海、山西、四川、西藏等省区。原苏联西北部也有。 。【生药】: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阴干。 【化学】: 新鲜叶含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 参考文献 Archiv der Pharmazie 1955;288∶494 【药性】: 性味 酸、苦,凉。 功效 清热消积,散瘿,止泻。 主治 大小肠积热,瘿瘤,热泻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5~3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内蒙古中草药》:“治热泻腹痛:酸不溜15g,麦冬、茜草各9g。研末。每服3g,日服3次,开水冲服。” 单方应用 《内蒙古中草药》:“治热泻腹痛:酸不溜。研末。日服3次,每次3g,开水冲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