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激素作用原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激素作用原理

激素作用原理

激素作用有三个极明显的特征:
❶作为信息只能影响靶组织或靶细胞内固有的反应,并不产生新的反应和物质;
❷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极低,一般在每百毫升血液若干毫微克之列,有的甚至是微微克量;
❸只对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产生作用。因此;在阐明激素作用原理时,须充分考虑这几项特征。目前认为,含氮激素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原理有所不同。
含氮激素作用原理 cAMP和第二信使学说: 这一学说是Sutherland于1965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这类激素作用的过程大致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❶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把信息传递给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这种相互作用反应是非共价的双分子反应,其亲和性与专一性极强,而且是可逆的,也是可饱和的。激素受体属于脂蛋白,难溶于水。目前已纯化或半纯化的激素受体有FSH、LH、胰岛素、高血糖素、催乳素、生长素及hCG等受体。
❷在膜上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下,细胞的ATP转化为cAMP即第二信使。膜上的受体及腺苷酸环化酶本来都是可自由流动的独立蛋白质分子,在未与激素相遇之前,互相分离; 但激素受体靠着它识别激素的能力,一旦与激素结合即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随即与腺苷酸环化酶相互紧靠,发生耦联,从而使腺苷酸环化酶具有将ATP转化为cAMP的能力。近来,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已确切证明上述耦联的存在。cAMP形成后,即可发挥其第二信使的作用,同时又可被细胞质内的磷酸二酯酶水解成5′-磷酸腺苷(5′AMP)而失去活性,其形成与水解均需Mg2+的存在。整个过程为:


❸cAMP影响细胞内蛋白激酶而发挥作用。细胞内与生物氧化有关的酶必须先磷酸化,经过构型变化,才能与其底物或辅助因子反应,从而产生生理效应,而磷酸化过程的发生需要蛋白激酶的催化。但在一般情况下,蛋白激酶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需经过cAMP予以活化始可发挥作用,故又称依赖cAMP蛋白激酶。在有活性的蛋白激酶作用下,细胞内蛋白质和酶,有的因磷酸化而致活,有的则被抑制,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如: 与糖代谢有关的酶蛋白经磷酸化后,酵解酶被激活,促进酵解,糖原合成酶被抑制,合成减少; 肾上腺素使cAMP增加,而胰岛素则使cAMP降低,起相反的作用。又如:细胞核中组蛋白和酸性蛋白磷酸化后,可改变组蛋白与DNA的结合方式或使它们分离,进而取消组蛋白对DNA复制和转录的抑制作用,加速核酸的复制和转录,以及蛋白质的合成,某些肽类激素产生诱导酶而影响代谢,便是通过这种过程。再如: 核蛋白体蛋白质经磷酸化后,也可在翻译阶段促进诱导酶的产生;ACTH便是通过这种作用产生诱导酶而促进胆固醇转化为孕烯醇酮的。此外,蛋白激酶对细胞膜蛋白的磷酸化,很可能是激素(如ADH)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关键。由此可见,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是cAMP与生理效应之间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激素到生理效应的全过程可简示如图1。
这是一个酶促酶的链锁反应系统,象电子管的放大系统一样,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因此,血中激素浓度虽然很低,其作用却很强。


图1 含氮激素作用原理


各种含氮激素作用于不同组织时,有的使cAMP增加,有的使cAMP减少,效应不同,下表可供参阅。可以看出,细胞内cAMP的增与减与各种复杂的生物学反应,包括酶的激活、分泌活动,骨胳肌活动以及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含氮激素与cAMP的关系


第二信使学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❶到目前为止,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的底物只发现六种,如果蛋白激素的所有生理作用有赖于蛋白激酶,这一数字,似乎太少。
❷有些蛋白激素,如甲状腺素、生长素、催乳素、催产素等的第二信使是否是cAMP,意见还不一致,胰岛素的作用也不能用cAMP学说得到全部的解释,因为它可促进葡萄糖的转运,促进氨基酸的运输,改变细胞膜的电位,这些都难以用第二信使学说予以解释。
❸经典的第二信使学说主张蛋白激素和胺类激素不进入细胞,而是通过作用于膜上受体起作用,有些实验却有不同结果。
目前,不少人认为cAMP不是唯一的第二信使,所以,正在寻找其他第二信使。已经提出的有:
❶Ca2+。有实验证明,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直接使细胞摄取大量的Ca2+,不需cAMP参与,即可影响代谢反应。但多数人主张Ca2+和cAMP同时起作用,而且Ca2+还可对环化酶起负反馈的调节作用。后一作用被认为是对经典第二信使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❷环磷酸鸟苷(cGMP)。cGMP是由三磷酸鸟苷(GTP)经鸟苷酸环化酶催化而生成的,也可被磷酸二酯酶水解而失活。它的生理作用与cAMP相反,如垂体前叶培养液中加入生长抑素,可见cGMP增加,而cAMP减少。
❸前列腺素。
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 类固醇激素具有脂溶性,与蛋白激素有所不同,可以进入细胞,作用于细胞核而影响基因,诱导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作用。雌二醇、孕酮、雄激素、皮质醇、醛固酮都是影响蛋白质合成而起作用的,另外,甲状腺激素与生长素的作用机理也可能是这样。其具体过程可分为二步。
第一步: 激素进入细胞与细胞质中的特异性蛋白分子——受体相结合。各类固醇激素的受体都是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0,000~100,000。各类固醇激素都有特异的受体,表现极强的特异性与亲和力,有的激素虽然基本结构非常相近,结合强度却大不相同,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三种受体,皮质酮与受体Ⅲ的结合强度为100时,对受体Ⅰ却只有2。受体结合是可逆的,可饱和的,因此,激素经代谢消除后,又可结合新的激素。受体与激素结合后,其构型即发生变化,从而使细胞质中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获得通过核膜的能力。进入核内后,激素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核内“激素-受体复合物”。前者沉降系数为8S(雌二醇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者沉降系数为5S,是不同的物质,是可以分离的。
第二步: 核内“激素-受体复合物”与染色质发生特异性结合。染色质由D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组蛋白没有组织和种属特异性,不构成接受位点,非组蛋白则具有高度的组织和种属特异性。核内“激素-受体复合物” 与非组蛋白部分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DNA的螺旋构型,有利于转录活动的开始,产生mRNA,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生物效应。除此之外,个别激素如皮质醇,可直接在翻译阶段发生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由于这类激素的作用是通过对基因 (DNA)的作用而实现的,因而把这一作用原理称为 “基因调节学说” (图2)。这类激素也和含氮激素一样,作用方式也是一系列的链锁反应,作用效果也被逐级放大,所以,同样体现高效能的特点。


图2 类固醇激素作用原理


除上述作用方式外,类固醇激素还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类脂成分,改变膜的结构而起作用; 还有的类固醇在数量很少时,本身虽不表现其特有的作用,但却是其他激素作用的良好条件,发挥所谓“允许作用”。如PTH对骨组织的作用需要1,25二羟胆钙化醇作为条件,肾上腺素的糖原酵解作用需要皮质酮作为条件等。上述作用都不能用基因学说来解释。
☚ 激素   腺垂体的激素 ☛
000100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