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澳门新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澳门新诗 澳门新诗澳门中文新诗作为文学研究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包括澳门人创作的中文新诗,另一方面则包括以澳门的社会、政治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澳门新诗的历史几乎是同中国的白话新诗创作同时开始的。1917年胡适出版的 《尝试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时隔8年,当时的著名诗人、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闻一多就创作《七子之歌之澳门》。这首诗可以算是澳门新诗创作的滥觞,它是闻一多写的组诗《七子之歌》 的第一首,发表于1925年11月。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作品,诗中洋溢着期盼祖国早日统一、澳门早日回归的真挚之情。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澳门诗坛依旧非常寂寥,诗人不多,作品也罕见。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当时的新诗人大抵有德亢、蔚荫、魏奉槃和飘零客数人。他们所作的诗的内容充满时代特色,洋溢着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诗人鞭挞日本侵略者的罪恶暴行,热情地歌颂英勇抗战者。如德亢的《给你,广州》一诗,诗情壮烈充沛、真挚动人: “……广州/快见你。/当侵略者的国运,/从富士山最高峰跌下时,/兽兵已感到精疲力倦,/我们英勇将士倒越强。/那时将重见青天白日,/映着那壮丽海珠桥底倩影。/她的精神已复元了。/虽然形式失去完整。/当我看见盖空的铁鸟成群,/革命泉源地的光采焕发了! /广州,快见你。”这首诗作于1938年,可以说是30年代澳门新诗的一篇代表之作。值得提及的30年代的澳门新诗,还有蔚荫的 《在街上》,全诗共分五部687行,是迄今澳门中文新诗史上最长的一首诗。这部恢宏壮阔的诗作,批判社会上种种丑恶的阴暗面,在当时国家、民族兴亡存于一线的大背景中,自有深刻的意义。飘零客的 《在病中》是一首充满浓浓感伤情怀的抒情小诗,诗中一咏三叹,抒发作者仇恨侵略者、向往和谐温馨的爱与宁静的情感。四五十年代的澳门新诗坛仍然相对沉寂,流传至今的诗作很少,现存的只有谢康等人的几首新诗。其中,雪山草的《采茶姑娘的歌》充满浪漫和情意,像歌谣一般爽口压韵: “……歌声是从那遍山嫣红的山间传来的/采茶姑娘在歌唱友谊和爱情/一篮歌声一篮山茶呵/一朵茶花一颗姑娘的心/……” 是50年代澳门新诗硕果仅存的为数不多中的一首。相对以前而言,60年代的澳门文坛比较活跃,先后有 《红豆》、《澳门日报·新园地》等新出的报刊栏目,为诗歌爱好者提供发表的园地。有的诗歌作者为了争取更多的发表和交流机会,还向香港的文学刊物投稿。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有行心 (即余君慧)、李丹、汪浩瀚、雪山草、江思扬和韩牧等。行心的《格力狗》 洋溢出一种哲思: “环绕着白色的假兔/明知道是欺骗和虚伪/好像人追逐名誉和地位一样/追呀/要希望达到目的/拼命地追啊/人在笑格力狗这笨拙的思想/格力狗也在笑人那可怜的奢望。” 70年代的澳门中文新诗,相对于上一个10年,又显得沉寂了。可是对于汪浩瀚、江思扬两位诗人来说,则显得比先前更为成熟。前者在原有浪漫的基础上加上格律,后者则在现实主义风格中更侧重于白描的使用,他们逐渐形成自己较为独特的诗风。先前较出色的诗人韩牧,此时已移居香港,其作品风格日渐趋向现代主义,在东南亚和香港的诗坛渐享盛名。澳门中文新诗的鼎盛时期当在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诗坛大盛,可谓四代同堂,人才济济,蔚为壮观。老一辈中,有在抗日战争时期已于上海成名的老诗人华铃; 正当壮年的则有已移居加拿大的韩牧,仍居澳门的陶里、淘空了、汪浩瀚、高戈和云力等; 年青诗人有苇鸣、懿灵、流星子、凌钝(现居香港) 等; 更年轻的一代则有林玉凤、黄文辉、冯倾城、谢小冰等等。据统计,澳门四代诗人的人数约有40位,至今仍活跃于诗坛的则约有20位。澳门的现代诗自80年代以来,代表着澳门文学的形象,担当着与其他地区进行实质性文学交流的角色。诗在澳门,应该说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80年代以后,澳门新诗的风格,从思想内容上看,澳门诗人多有温柔多情的一面,浪漫的抒情诗是澳门中文新诗的特色。然而,澳门诗人也有一些作品渗透出浓重的历史感,如韩牧和陶里等的部分作品,而苇鸣的作品则紧扣历史和现实。澳门现代诗坛至今从未出现过旗帜鲜明的流派理论之争。事实上,愿意而又有足够勇气提出自己诗歌观的诗人并不多,相关的论文为数甚少。只有懿灵的《九十年代澳门诗坛发展勘探》一文,较明确地提出 “走出现代与后现代的夹缝”之说。从形式及艺术手法上来看,80年代以后的澳门中文新诗的诗人在创作手法上大约可分为三大派: 新诗派、现代派、后现代派。所谓新诗派,是指作品的创作手法倾向于继承“五四” 以来新诗传统的澳门诗人,这派诗人以冯刚毅、云力、汪浩瀚和江思扬为代表。诗风委婉含蓄,且重视诗歌的格律,正是这派诗人共通的特色。澳门的现代派,可说是三派中阵容最强大的。他们当中深受国内朦胧诗派影响的,有高戈、流星子、淘空了等人; 倾向于台湾、香港以至海外中文现代派诗风的,则有韩牧、陶里、吴国昌、玉文等。后现代派诗人以苇鸣、懿灵和凌钝等为代表,此类诗作在题材上无限发展,毫无定格,大大拓展诗体的领域; 在文字使用及修辞方面,更是不论工拙、不避鄙俗、不拘皂白,甚至有时“大放厥词”,力求突破语言的限制和障碍。总的来说,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澳门回归过渡期以来,澳门的现代诗确实尽到建立澳门文学形象的责任和努力。澳门诗坛正显示活力与生气,一大批新锐诗人正在崛起,他们正在成为未来澳门诗坛的希望所在。 ☚ 澳门小说 澳门戏剧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