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出海卫勤保障
潜艇出海卫勤保障,是指潜艇卫生部门,根据潜艇海上训练、战斗的特点,为保障潜艇人员健康、防治伤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潜艇是潜艇人员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其特点是空间狭小,居住拥挤,淡水供应不足,个人卫生受限,艇员易患皮肤病、五官科疾病和消化障碍,传染病易蔓延。艇内空气污染,如人体代谢所形成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艇内油料、涂料及致冷剂分解的一氧化碳、氟利昂、氢等均是有害化学因素。长时间潜航时,空气得不到更换,污染物的积累可超过允许浓度,影响舰员健康。在通气管航行等情况下,艇内气压会出现波动,可导致舰员发生气压损伤性耳炎或鼻窦炎。长期潜航生活,缺乏日光照射和体育活动,更影响艇员健康。潜艇卫勤力量有限,海上更难得到卫勤支援。潜航或损害管制时,发生的伤病员只能自救互救,特别是失事时,艇员水下脱险出艇卫勤保障更为复杂。
潜艇出海时,卫生部门要参照《水面舰艇出海卫勤保障》做好如下工作:
出海前主要是制定卫勤保障计划,并按计划做好准备;认真进行出航前体检,绝对禁止传染病人和不宜航行的病人出海;监督全艇彻底卫生整顿;进行出海卫生、战伤自救互救和脱险卫生安全知识补充教育;做好战救准备,请领补充药材;检查远航食品和维生素补充制剂的质量;协助检查与安全、卫生、生活有关的设施器材,如空调系统、氧气再生器材、二氧化碳分析器、造水机、救生脱险等器材的完好程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在海上主要是按卫勤计划实施各项卫勤保障措施: 创造条件,坚持个人和舱室卫生制度,加强饮食营养卫生监督,按规定及时补充维生素制剂,并有计划地食用维生素强化食品;定时了解舱室气温变化和空气污染程度,当气温过高时,建议采取包括使用空调的降温措施,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 %时,可使用氧气再生器材,并观察其效果;按照部署进行巡诊或通过艇内通讯手段了解各舱艇员发病情况,积极治疗或指导卫生战士进行处理;发生传染病人,即应采取防疫措施,防止传播蔓延;观察艇员在航行期中生理、心理变化。当出现疲劳或其他生理心理异常现象时(如头痛头昏失眠、思考力记忆力下降、甚至工作出现失误等),综合分析原因,根据情况建议调整值更制度、保证必要睡眠时间。当潜艇失事确定艇员水下出艇时,按部署做好卫勤保障,选订减压表,监督艇员正确穿戴单人救生器,携带救生食品,沿浮标绳正确出艇上浮,防止发生潜水疾病。根据“失事和受损舰艇的卫勤保障”实施有关措施(参见同名条)。
返航后主要是积极处理海上发生的伤病员;进行体检,对比出航前后艇员健康变化情况,建议调剂膳食,返航后初期,给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适口的膳食;组织休息或就地疗养,开展体育活动,促进体力恢复,消除远航后的不适反应;总结出海卫勤保障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