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刘秉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刘秉忠1216—1274

元世祖时名臣。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字仲晦。初名侃。少时为僧,名子聪,拜官后更名秉忠。自号藏春散人。自幼好学,至老不衰。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不久辞去,隐居武安山中为僧。忽必烈(世祖)为亲王时被召见,应对称旨,遂留藩邸,参与机密。后向忽必烈建议劝农桑、兴学校等事。世祖即位后,条陈建立年号,设立中书省宣抚司。又监筑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北的石别苏木)、中都(今北京)两城。至元八年(1271年)请建国号为大元,定朝仪官制。后死于上都(即开平)。谥文正。有《藏春集》。

1

(词)元·刘秉忠

念我行藏有命,烟水无涯。

嗟去雁,羡归鸦。

半生身累影,一事鬓生华。

东山客,西蜀道,且还家。

壶中日月,洞里烟霞。

春不老,景长嘉。

功名眉上锁,富贵眼前花。

三杯酒,一觉睡,一瓯茶。


1

(曲)元·刘秉忠

南高峰。

北高峰。

惨淡烟霞洞。

宋高宗。

一场空。

吴山依旧酒旗风。

两度江南梦。


1

(词)元·刘秉忠

桃花乱落如红雨。闪下西城碧树。

寂寞琐窗朱户。最是春深处。

一樽酒尽青山暮。楼外轻云犹度。

远水悠悠下住。流得年光去。


1

(词)元·刘秉忠

山谷家风,萧闲情味,只君能识。

会友论文,哦诗遣兴,此乐谁消得。

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

似南华蝶梦醒来,秋雨数声残滴。

诗书有味,功名应小,云散碧空幽寂。

北海洪樽,南山佳气,清赏今犹昔。

一天明月,几行征鹰,楼上有人横笛。

想醉中、八表神游,不劳凤翼。


1

(词)元·刘秉忠

桃李无言一径深。

客愁春恨莫相寻。

看花酌酒且开襟。

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

月明千里故人心。


1

(词)元·刘秉忠

书帙省淹留,人间事,一笑不须愁。

红日半窗,梦随胡蝶,碧云千里,归骤骅骝。

酒杯里、功名浑琐琐,今古两悠悠。

汉代典刑,萧曹画一,晋朝人物,王谢风流。

冠盖照神州。

春风弄丝竹,胜处追游。

诗兴笔摇牙管,字字银钩。

遇美景良辰,寻芳上苑,赏心乐事,取醉南楼。

好在五湖烟浪,谁识归舟。


2

(词)元·刘秉忠

乾荷叶,映枯蒲。

柄折难擎露。

藕丝芜。

倩风扶。

待擎无力不成珠。

难盖宿、滩头鹭。

(词)元·刘秉忠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

越添黄。

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2

(词)元·刘秉忠

酒醒梦回时,小鼎串烟初灭。

留得瘦梅疏竹,弄窗间素月。

起来幽绪转清幽,幽处更难说。

一曲竹枝歌罢,满襟怀冰雪。

(词)元·刘秉忠

桃李尽飘零,风雨更休怀恶。

细把牡丹遮护,怕因循吹落。

平芜望断更青山,楼外数峰削。

野鸟不知归处,把行云随著。


2

(词)元·刘秉忠

衣冠零落暮春花。

飘捲满天涯。

好把中原麟凤,网来祥瑞皇家。

白云丹嶂,青泉绿树,几换年华。

认取随时达节,莫教系定匏瓜。

(词)元·刘秉忠

布衣蓝缕曳无裾。

十载苦看书。

别有照人光彩,骊龙吐出明珠。

天人学业,风云气象,可困泥涂。

随着传岩霖雨,大家济润焦枯。


2

(词)元·刘秉忠

醪虽薄。再四劝君无恶。

林到面前须饮却。莺啼花未落。

束置功名高阁。两日三朝留酌。

绿柳来年无可握。春情凭底托。

(词)元·刘秉忠

春寒薄。睡起宿酲生恶。

枕上家山都梦却。东风吹月落。

留客定知西阁。有酒与谁同酌。

别手临岐曾记握。君心真可托。


3

(词)元·刘秉忠

杯休侧。

为君送别城南陌。

城南陌。

茸茸芳草,万家春色。

阳关一曲愁肠结。

吟鞭斜袅黄昏月。

黄昏月。

长安古道,洛阳游客。

(词)元·刘秉忠

调羹手。

残枝莫折离亭柳。

离亭柳。

年年春尽,为谁消瘦。

海棠过雨愁红皱。

行人驻马空搔首。

空搔首。

秦楼花月,凤城歌酒。

(词)元·刘秉忠

斜阳暮。

西风落叶关山路。

关山路。

归鸿巢燕,笑人来去。

我歌一曲君听取。

人生聚散如今古。

如今古。

湘江秋水,渭川春树。


3

(词)元·刘秉忠

青山千里,沧波千里,白云千里。

行程问行客,更无穷山水。

青史功名都半纸。

念刘郎、鬓先如此。

桃源觅无路,对溪花红紫。

(词)元·刘秉忠

茸茸芳草,漫漫长路,匆匆行李。

佳人在何许,眇云山千里。

莫惜千金沽一醉。

道刘郎、不宜憔悴。

春归寂寞语,恨桃花流水。

(词)元·刘秉忠

一川芳景,一壶春酒,一襟幽绪。

今朝好天色,又无风无雨。

水满清溪花满树。

有闲鸥、伴人来去。

行云望逾远,更青山无数。


3

(词)元·刘秉忠

松苍竹翠岁寒天。

雁山前。

凤城边。

回首燕南,一别又三年。

长爱故人心似月,人不见,月还圆。

小窗寂寂锁凝烟。

一灯然。

一诗联。

诗若灯青,孤影伴无眠。

明日酒中馀思在,挥醉墨,洒云笺。

(词)元·刘秉忠

琼华昔日贺新成。

与苍生。

乐升平。

西望长山,东顾限沧溟。

翠辇不来人换生,天上月,自虚盈。

树分残照水边明。

雨初晴。

气还清。

醉却兴亡,惟有酒多情。

收取晋人腮上泪,千载后,几新亭。

(词)元·刘秉忠

平生行止懒编排。

住蒿莱。

走尘埃。

社燕秋鸿,年去复年来。

看尽好花春睡稳,红兴紫,任他开。

紫微天上列三台。

问英才。

几沈埋。

沧海遗珠,当著在鸾台。

兴世浮沈惟酒可,如有酒,且开怀。


4

(词)元·刘秉忠

既天生万物,自随分,有安排。

看鸑鷟云霄,骅骝道路,斥鴳蒿莱。

东君更相料理,著春风、吹处百花开。

战马频投北望,宾鸿又自南来。

紫垣星月隔尘埃。

千载拆中台。

叹麟出非时,风归何日,草满金台。

江山阅人多矣,计古来、英物总沉埋。

镜里不堪看鬓,尊前且好开怀。

(词)元·刘秉忠

到闲人闲处,更何必,问穷通。

但遣兴哦诗,洗心观易,散步携筇。

浮云不堪攀慕,看长空、澹澹没孤鸿。

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

千年事业一朝空。

春梦晓闻钟。

得史笔标名,云台画像,多少成功。

归来富春山下,笑狂奴、何事傲三公。

尘事休随夜雨,扁舟好待秋风。

(词)元·刘秉忠

笑平生活计,渺浮海,一虚舟。

任紫塞风沙,鸟蛮瘴雾,即处林丘。

天地几番朝暮,问夕阳、无语水东流。

白首王家年少,梦魂正绕扬州。

凤城歌舞酒家楼。

肯管世闲愁。

奈麋鹿疏情,烟霞痼疾,难与同游。

桃花为春憔悴,念刘郎、双鬓也成秋。

旧事十年夜雨,不堪重到心头。

(词)元·刘秉忠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

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

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

花月流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

未信丧斯文。

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

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

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4

(词)元·刘秉忠

渔舟横渡。

云淡西山暮。

岸草汀花谁作主。

狼籍一江秋雨。

随身箬笠蓑衣。

斜风细雨休归。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词)元·刘秉忠

夜来霜重。

帘外寒风劲。

横笛楼头才一弄。

惊破绿窗幽梦。

起来情绪如何。

开门月色犹多。

照我如常如画,更谁能似姮娥。

(词)元·刘秉忠

彩云盘结。

何处歌声噎。

歌罢彩云归绛阙。

掉下阶前明月。

月华千古分明。

照人一似无情。

不道天涯离客,梦回愁对三更。

(词)元·刘秉忠

月明风劲。

花弄窗间影。

一夜玉壶秋水冷。

梧叶乍凋金井。

世间日月如梭。

人生会少离多。

篱畔黄花开尽,相逢不醉如何。


6

(词)元·刘秉忠

满路红尘飞不去,春风弄我华颠。

故园桃李酒樽前。

赏心逢美景,此事古难全。

若智若痴人总笑,夕阳空袅吟鞭。

马头山色翠相连。

不知山下客,何日是归年。

(词)元·刘秉忠

一别仙源无觅处,刘郎鬓欲成丝。

兰昌千树碧参差。

芳心应好在,时复问蜂儿。

报到洞门长闭著,只今未有开时。

杏花容冶没人司。

东家深院宇,墙外有横枝。

(词)元·刘秉忠

冰雪肌肤香韵细,月明独倚阑干。

游丝萦惹宿烟环。

东风吹不散,应为护轻寒。

素质不宜添彩色,定知造物非悭。

杏花才思又凋残。

玉容春寂寞,休向雨中看。

(词)元·刘秉忠

同是天涯流落客,君还先到襄城。

云南关险梦犹惊。

记曾明月底,高枕远江声。

年去年来人渐老,不堪苦事功名。

倾开怀抱酒多情。

几时同一醉,挥手谢公卿。

(词)元·刘秉忠

堂上箫韶人不奏,凤凰何处飞鸣。

黄尘扰扰马纵横。

谁能知乐毅,志不在齐城。

后辈漫搜前辈错,到头义重功轻。

海隅四面尽苍生。

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

(词)元·刘秉忠

十日狂风才是定,满园桃李纷纷。

黄蜂粉蝶莫生嗔。

海棠贪睡著,留得一枝春。

便是徐熙相对染,丹青不到天真。

雨馀红色愈精神。

夜眠清早起,应有惜花人。


6

(词)元·刘秉忠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风雨不须归。

管甚做、人间是非。

两肩云衲,一枝筇杖,尽日可忘机。

之子欲何为。

归去来、山猿怪迟。

(词)元·刘秉忠

长安三唱晓鸡声。

谁不被,利名惊。

搅镜照星星。

都老却、当年后生。

山林苍翠,江湖烟景,归去没人争。

休望濯尘缨。

几时得、沧浪水清。

(词)元·刘秉忠

至人视有一如无。

见义处,便相扶。

三顾出茅庐。

莫不是、先生有图。

拯危当世,觉民斯道,佩玉已心枯。

遗恨失吞吴。

真个是、男儿丈夫。

(词)元·刘秉忠

青山憔悴锁寒云。

站路上,最伤神。

破帽鬓沾尘。

更谁是、阳关故人。

颓波世道,浮云交态,一日一番新。

无地觅松筠。

看青草、红芳斗春。

(词)元·刘秉忠

当时六国怯强秦。

使群策,日纷纷。

谈笑却三军。

算自古、谁如此君。

一心忠义,满怀冰雪,功就便抽身。

富贵若浮云。

本是个、江湖散人。

(词)元·刘秉忠

衲衣藤杖是吾缘。

好归去,旧林泉。

富贵任争先。

总不较、诸公著鞭。

雁飞汾水,鹤归华表,人事又千年。

沧海变桑田。

谁知有、壶中洞天。


8

(词)元·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

行路无情客有情。

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

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

夜夜看书夜夜明。

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

时作西风散雨声。

(词)元·刘秉忠

檀板称歌喉。

唱到消魂韵转幽。

便觉丝簧难比似,风流。

一串骊珠不断头。

惟酒可忘忧。

况复卢家有莫愁。

醉倒不知天早晚,云收。

花影侵窗月满楼。

(词)元·刘秉忠

季子解纵横。

六印累累拜上卿。

凤鸟不来人渐老,谋生。

二顷田园也易成。

尊酒醉渊明。

菊有幽香竹有声。

吹破北窗千古梦,风清。

小鸟喧啾噪晓晴。

(词)元·刘秉忠

夜户喜凉飙。

秋入关山暑气消。

勾引客情缘底物,鹪鹩。

落日凄清叫树梢。

古寺漏长宵。

一点青灯照寂寥。

暮雨夜深犹未住,芭蕉。

残叶萧疏不奈敲。

(词)元·刘秉忠

翠袖捧离觞。

济楚儿郎窈窕娘。

别曲一声双泪落,悲凉。

纵不关情也断肠。

今古利名忙。

谁信长安道路长。

昔日去家年正少,还乡。

故国惊嗟两鬓霜。

(词)元·刘秉忠

憔悴寄西州。

赋得登楼懒上楼。

魂梦不知关塞远,悠悠。

疏雨梧桐客里秋。

往事起新愁。

九曲回肠不自由。

见说世间离别苦,休休。

一夜相思了白头。

(词)元·刘秉忠

游子绕天涯。

才离蛮烟又塞沙。

岁岁年年寒食里,无家。

尚惜飘零看落花。

闲客卧烟霞。

应笑劳生鬓早华。

惊破石泉槐火梦,啼鸦。

扫地焚香自煮茶。

(词)元·刘秉忠

李杜放诗豪。

万丈晴虹吸海涛。

六义不传风雅变,离骚。

金玉无言价自高。

春日对春醪。

短咏长歌慰寂寥。

幽鸟落来花里悟,从教。

彩凤飘飘上九霄。


8

(词)元·刘秉忠

客梦初惊,雪晴风冷千山晓。

塞烟沙草。

又上邮亭道。

石窟萝龛,为我君应扫。

何时到。

放怀吟啸。

相伴山间老。

(词)元·刘秉忠

古寺萧条,十年再到经行路。

旧题新句。

总是关心处。

睡起西轩,转觉添幽趣。

斜阳暮。

淡烟疏雨。

湿遍山前树。

(词)元·刘秉忠

十载风霜,玉关紫塞都游遍。

驿途方远。

夜雨留孤馆。

灯火青荧,莫把吴钩看。

歌声软。

酒斟宜浅。

三盏清愁散。

(词)元·刘秉忠

天上春来,满前芳草迷归路。

楚山湘浦。

朝暮谁云雨。

凤吹初听,认是吹箫侣。

刘郎去。

碧桃千树。

世外无寻处。

(词)元·刘秉忠

策杖寻芳,小溪深雪前村路。

暗香时度。

更在清幽处。

一见冰容,便有西湖趣。

题新句。

句成梅许。

折得南枝去。

(词)元·刘秉忠

恰破黄昏,一湾新月稍稍共。

玉溪流汞。

时有香浮动。

别后清风,馥郁添多种。

如相送。

未忘珍重。

已入幽人梦。

(词)元·刘秉忠

立尽黄昏,袜尘不到凌波处。

雪香凝树。

懒作阳台雨。

一水相县,脉脉难为语。

情何许。

向人如诉。

寂寞临江渚。

(词)元·刘秉忠

寂寂珠帘,凤楼人去箫声住。

断肠诗句。

彩笔无题处。

花褪残红,绿满西城树。

蘅皋暮。

客愁何许。

梅子黄时雨。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

字仲晦,初名侃,少时为僧,改名子聪;后识元世祖于藩邸,更名秉忠。自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官至太保,参领中书省事。为元朝开国名臣。死后赠常山王,谥文正。能诗文。亦长词曲。有《藏春散人集》。

☚ 许衡   白朴 ☛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

初名侃,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祖籍瑞州(今江西高安),其祖迁至邢州(今河北邢台)。金亡后,刘父入仕蒙古政权,侃为质子于帅府,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旋辞职隐居武安山为僧,为天宁寺书记,法号子聪,时人多称之为“聪书记”。后为元世祖忽必烈发现并赏识,命还俗,赐名秉忠,参与元朝建国初期的国号、年号、国都、国策的建立与制定,成为元朝开国重臣。蒙古至元元年(1264)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预中书省事,但仍斋居蔬食,不改旧服,人仍以“聪书记”称之。从征大理,攻南宋,皆力戒妄杀。至元十一年,卒于上都任上,年五十九。逝后封赵国公,谥文贞。著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诗》一卷、《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镜》二卷,总合为《藏春散人集》。后人另编有《刘秉忠诗文集》三十二卷。《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十二首,其中《干荷叶》后四首为误收。其散曲风格散淡苍劲,体现了他注重学习民间小曲的特色,成为元散曲作家中早期代表之一。《元史》有传。

☚ 严忠济   彭寿之 ☛
刘秉忠

刘秉忠

刘秉忠 (1216—1274) 初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 (今河北邢台市) 人。17岁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辞去,隐武安山间,学佛,更名子聪。曾与海云禅师入见忽必烈,为忽必烈所器重。至元元年(1264年),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更名秉忠。卒赠太傅赵国公,谥文贞。成宗时,改谥文正,赠太师。仁宗时,追封常山王。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天文、卜筮、算数,无不精通。有 《藏春散人集》 传世。

☚ 山居(其二)   有怀遂长老 ☛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

本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先世瑞州(今江西高安)人,曾祖时移居邢州(今河北邢台)。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不久归隐武安山为僧,更名子聪。从海云禅师游,见忽必烈于潜邸,留备顾问,尝从伐宋征大理,每以不妄杀戮为言。世祖即位,拜光禄大夫。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取《易经·乾卦》彖辞“大哉乾元”之意,奏建国号曰“大元”。一代成宪,皆所草定。至元十一年卒,年五十九,谥文贞。成宗时改谥文正。《元史》卷一五七有传。张文谦撰《行状》,王磐撰《神道碑》,徒单公履撰《墓志铭》(具见《藏春集》卷六)。秉忠博览好学,凡天文、地理、律历、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其诗萧散闲澹,类其为人”(《元史》本传)。著有《藏春集》六卷。四印斋本《藏春乐府》一卷,收词八十一首。王鹏运评:“雄廓而不失之沧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跋藏春乐府》)

☚ 许衡   姜彧 ☛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

本名侃,拜官后改名秉忠,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不久因不愿为刀笔吏而弃去,隐居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法名子聪,以其能诗文,使掌书记。秉忠博学多才,《元史》本传谓其“自幼好学,至老不衰”,于书无所不读,尤精于《易》及邵雍《经世书》,又精天文、地理、律历、阴阳术数等。后见赏于忽必烈,以布衣身份随征大理、云南及南宋,时人称为“聪书记”。忽必烈即位后,官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又奉命娶窦默之女。元初制度建设多出其手,“大元”国号即是他所提议。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无疾而终,年五十九。初谥文贞,成宗时改谥文正。秉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淡泊自处,常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不求新奇,类其为人,而病在粗疏平淡,如《江边晚望》,诗意明白如话,从格律到语言皆给人以粗糙之感,此为元初一些北方作者之通病。其写从军生活之作品较有新意,如《过天井关》、《过居庸关》等。秉忠尚有词与散曲传世。著有《藏春集》。《元史》卷一五七有传。

☚ 许衡   侯克中 ☛

刘秉忠

元代政治家。1216年生,1220年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1238年辞职加入全真道。1242年入忽必烈幕府。1250年劝忽必烈实行汉法。1253年随忽必烈征云南,1259年征鄂州。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负责制定各项制度。1264年还俗。在1269年和1271年建议立朝仪和改国号。1266年至1272年间主持建大都,1274年卒,享年58岁。

刘秉忠1216~1274Liu Bingzhong

poet of the Yuan Dynasty,his posthumous title was Wenzhen. Works: A Collection of Liu Wenzhen,A Collection of Hiding Spring,etc.

刘秉忠1216—1274

元初大臣。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人。字仲晦,初名侃。少时为僧,名子聪,自号藏春散人。博学多才,通天文术数。忽必烈为亲王时,召入藩邸,参与机密,建议劝农桑、兴学校等事,均为忽必烈所采纳。忽必烈即位后,条陈建立年号,设中书省宣抚使。又监筑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北的石别苏木)、中都(今北京)两城,建宗庙宫室。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请建国号为大元,定朝仪官制。后死于上都。

刘秉忠1216—1274

字仲晦,初名侃,拜官后更名。元邢州(河北邢台)人。博学多才,通天文、地理、律历,尤精易及邵氏经世书。忽必烈召入藩邸,参与机密。建议定百官爵禄、减赋税差役、劝农桑、兴学校等。1253年,从忽必烈征大理等地。1256年,受命筑开平城。忽必烈即位,条陈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至元元年(1264),参领中书省事。四年,受命扩建燕京为中都,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为大元,改中都为大都。十一年,死于上都。著有《藏春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