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刘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刘秩 刘秩?年~?年字祚𡖖,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玄宗、肃宗时,先后任左监门卫录事参军、尚书右丞、国子监祭酒。刘秩认为铸币权必须由国家掌握,反对放铸,所持理由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既吸收了前人有关论点,又有自己的发挥。他强调货币的作用,说货币“将以平轻重而权本末”。平轻重是指平衡物价,权本末则是指用货币调节农工商的关系,这是前人没有说过的创见。著有《政典》、《止戈记》、《至德新义》等书。 ☚ 孔𫗱 崔沔 ☛ 刘秩 刘秩字祚卿,唐代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生卒年代不详。《史通》作者刘知几之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历任左监门卫录事参军、宪部员外郎、陇西司马。肃宗至德年间任给事中,尚书右丞、国子祭酒,后出为阆州 (治所今四川阆中) 刺史,又贬抚州长史。著作有《政典》、《止戈记》、《至德新议》等。开元二十二年 (734年) 上《货泉议》,反对宰相张九龄开放私铸以节省国家铸钱费用的主张。强调货币是“人主之权”,“若舍之任人,则上无以御下,下无以事上”; 指出国家须利用货币调节物价,提出“物重则钱轻,钱轻由乎钱多,多则作法收之使少; 少则重,重则作法布之使轻。轻重之术,必由乎是”(《旧唐书·食货志》) 的具有货币数量论特征的观点。解释当时“钱重”即货币购买力高的原因说:“夫钱重者,犹人日滋于前,而炉不加于旧。” (同上书,《食货志》),将货币购买力同人口数量和货币数量联系起来考虑,在货币理论上是一个新的发展。为缓解流通中钱币不足的矛盾,又提出禁铜以增加铜钱数量的主张,认为“夫铜不布下则盗铸者无因而铸。无因铸,则公钱不破; 人不犯死刑,钱又日增,末复利矣。是一举而四美兼也。” (同上书,《食货志》)。由于当时公卿群僚皆反对开放私铸,故张九龄的建议未被采行。(参见“统一铸币权”) ☚ 李安世 刘晏 ☛ 刘秩唐刘知几子。历官给事中、尚书右丞、国子祭酒。撰有 《政典》 三十五卷、《止戈记》 七卷、《至德新议》十二卷,《指要》三卷。论丧纪制度加笾(bian)豆,允许私铸铁,改制国学,事各见于本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