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潇湘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潇湘图 潇湘图五代画家董源作。绢本,水墨浅设色,横卷。表现景色迷离的江南山野风光。前段描绘沙碛平坡,有朱衣女子二人往水边行去,江上一船正向滩头驶来,岸上众人击鼓奏乐,似乎在迎接一位贵客。后段写远山茂林,渔人张网,小船往来,近处有芦汀沙坡,林麓映带,洲渚迂回,阳光下一片濛濛。人物虽小,描法简练,神情逼真。以荡漾的小舟、摇曳的芦苇衬托江面的空阔;山头多留空白,以碎点表现朦胧的远树,远山沉浸在一片迷茫之中。全画以花青运墨,山头用淡墨点子皴,表现出空气湿润、烟云晦明之感。 ☚ 重屏会棋图 龙宿郊民图 ☛ 古代名物 > 雕繪類 > 繪畫部 > 卷軸畫 > 瀟湘圖 瀟湘圖 xiāoxiāngtú 五代畫家董源所繪之山水。絹本,設色,縱五十厘米,横一四一厘米。描繪江南瀟湘景色。畫面上山巒連綿,煙雲空濛,平淡幽深,以水墨皴點法,開山水畫之新面貌。圖前引首有明·董其昌題名,後隔水有王鐸跋。尾紙又有董其昌二題。鈐有“稽察司”半印、“宣和”連珠印及卞永譽、安儀周等各代公私收藏印記數十方。宋《宣和畫譜》,明《清河書畫舫》、清《式古堂書畫徏》等書著録。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潇湘图 潇湘图五代董源作,绢本设色。曾经元内府、明内府、清内府收藏,图卷上有明 “典礼稽察司印”、清嘉庆、宣统诸印玺。《宣和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三编》等书著录。《潇湘图》是董源根据“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诗句立意作画的。画面上重山复岭,林峦深蔚,烟水微茫,扁舟荡漾; 几处沙碛平坡,间生芦荻丛丛。岸边数人正在围网,一游船正向滩头驶来,船上一朱衣人物端坐,旁有擎伞者及横篙者、摇橹者。沙滩上三女子伫立,五乐工吹奏,似在欢迎船上贵客的到来。此图山峦采用“点子皴” 画法,疏密相间,苍茫浑厚,点景人物工细设色,山光水色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构图用平远法,近水远山,天真平淡中极具幽深之趣。山石以花青运墨,人物施以重彩。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奇古浑厚的气氛,其远近晦明处更是趣味无穷,恰当地表现了江南山川的容姿。董源 (?—962年) 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 人。五代画家,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人称 “董北苑”。工画龙、牛、虎、人物,尤擅水墨或淡着色山水。传世作品不作奇峭之笔,多绘平淡幽深的江南景致的山水画,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画山石,多作矾头、苔点。与同时期荆浩、关仝那种山石棱棱、气势雄伟的北方之景迥异其趣,开创了 “江南画派”,为我国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元、明、清画坛的影响较为深远。 ☚ 韩熙载夜宴图 江行初雪图 ☛ 潇湘图 潇湘图五代·董源作。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141厘米卷画,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卷江山平远,山树水墨淡着色,为典型的江南山水画派作品。江水宽静,山峦绵连起伏,草木葱茏,云雾蒙晦,表现出江南山脚水岸之美色。岸边游人侍立,江中有人驶舟而来;再远处有拉网渔夫及独坐小舟的垂钓者,一派江南水乡生动气息。图中多用花青运水墨点簇,清幽淡远,虚虚实实,颇有湿润感;山脚、坡脚、水岸采用披麻皴点,以表多土多草特色。人物用粉白青红诸色点染服饰,在素雅苍茫的水墨淡色的山水境界中显得鲜艳醒目。此图具有正宗南派山水的独特风格,对以后元四家、明代吴门画家影响深远。 ☚ 历代帝王图 簪花仕女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