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漂流三部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漂流三部曲 漂流三部曲中篇小说。郭沫若著。小说由《歧路》《炼狱》和《十字架》三个短篇组成,分别发表于1924年《创造周报》41号、44号和47号。作品通过留日学生爱牟毕业后辛苦辗转、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及其对未来生活的追求,真实地表现了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痛苦命运和失掉生活地位的郁愤。爱牟在日本研究了十年医学,携带日本妻子和三个孩子回到上海后,目睹社会腐败,便弃医从文,企图用文艺来“转移社会”。为了一家五口的生活,他只好自留上海,让妻子带孩子又回日本去另寻生路。爱牟忍受着骨肉分离之痛孤军奋战,事业上屡受挫折。但他不愿去C城从事薪水丰厚的医职,坚持要在上海创办文艺杂志,决心对那个社会采取“最后的手段”,于是感到自己这个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复活了。作品基本上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侧重表现主人公的内心苦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 柚子 近代侠义英雄传 ☛ 漂流三部曲 漂流三部曲郭沫若著。1929年12月上海新兴书店初版。收《歧路》、《炼狱》等短篇小说4篇。 ☚ 孱儿集 寒梅 ☛ 漂流三部曲 漂流三部曲中篇小说,由《歧路》、《炼狱》、《十字架》三部连续的短篇组成。郭沫若著。初载于1924年3—4月上海《创造周报》第41、44、47号。初收于1926年9月上海创造社出版部版《橄榄》。小说通过留日学生爱牟毕业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和前进。爱牟为了改革社会而弃医从文,但从事革命文艺使他生活窘困,不得不把妻儿送去日本谋生,这使他内心充满矛盾,感到踟蹰在人生的“歧路”上。送走妻儿以后,精神孤寂和生活不便,使他感到如同在“炼狱”里经受煎熬。但是为了文艺事业和改革社会的责任,他决心牺牲个人幸福,拒绝了高薪职务,要为解放民众而背起“十字架”,作一名反抗不合理的社会的“叛徒”。本篇多用心理描绘,在坦率的自我解剖同时,表达了对社会的激愤和控诉;在奔放的气势中表现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火一般的热情。这部中篇反映了作者思想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作品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在郭沫若的小说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祝福 旅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