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沙地造林技术
在滨海沙地因地制宜造林的技术。由于南北自然条件不同,滨海沙地造林技术有所差异。
南方滨海沙地造林技术。
❶树种选择。滨海沙滩受海水侵及,台风登陆时的风速大,因此,应当选用抗风能力强且耐盐碱的树种。流动沙地海防林带,以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最好; 在流动沙地内侧,湿地松、火炬松、窿缘桉等也生长良好。大叶相思在海滨沙地生长很快,但易风折,以栽种在内侧为宜; 木麻黄沙地造林,在临海有潮水侵及的粗沙地生长良好,但在没有新的滨海流沙压埋的情况下,距海较远的粗沙地,地下水位距地面2米以上的固定沙地,都生长不良。
❷客土施肥,改善立地。一些粗沙地和地下水位较深的固定沙地,造林时要施放塘泥,可大大改善质地,改变沙地漏水漏肥状况,增强沙土地的保水能力,利于树木生长。
❸适当深栽、合理密植。密植是为了早郁闭,预防杂草,早产生效益; 深栽是为了防刮露苗根。如木麻黄造林密度一般2505—10005株/公顷,1—2年便可郁闭成林,起到固沙、阻沙和积沙作用。其栽植比一般苗圃深10—15厘米。
❹风口处设置立式草沙障。风口处的流动沙地沙丘移动很快,深栽的苗木,也常常被全株刮出。应多用当地草本植物或农作物秸秆制作沙障,每造林2—3行,设1行高0.5米的立式草沙障,以固沙护树。
❺营养专育苗就地育苗造林。广东省湛江地区木麻黄造林都采用这种方法,使造林成活率保持85%以上。
❻小片皆伐,及时更新。木麻黄固沙林初期生长迅速,抗风力强,而到15—20年后,则长势衰退,易遭风折。只宜培育中、小径材。广东省湛江地区采取小片皆伐、及时更新办法,使防护林带主要由中龄、幼龄林组成,收到良好效果。
北方滨海沙地造林技术。
❶选择适宜造林树种。据沙地的立地类型,安排适生树种。根据山东、辽宁等地多年的试验,滨海沙地以黑松、刺槐、紫穗槐为好。黑松耐瘠薄、耐干旱、固沙效益好,是沿海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但在沿海一些粗沙地、低洼沙地成为小老树,甚至死亡。紫穗槐是抗逆性最强的树种,在粗沙地、低洼沙地都能正常生长,且对沙地有提高肥力的效果。
❷封育与种植相结合,先固沙后造林。山东滨海沙地利用蔓荆子、胡颓子等灌木和茅草等植物可以自然繁殖的特点,进行封滩育草。同时,有的地方还大力种植荆条、茅草等,先将流动沙地改变为半固定沙地,以保护黑松的顺利生长,并减轻对农田的危害。
❸整地筑堤,挖沟排水。具体方法与盐碱地造林相似。
❹乔灌混交,合理密植,及时间伐。滨海沙地,黑松与紫穗槐的混交林,不仅能够很快发挥固定流沙、保护黑松顺利成长的作用,且有提高沙地肥力、促进黑松生长的效果。由于初植密度大,必须做到及时间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