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满井游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泠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集笺校》)


 满井是北京东北郊的一个名胜之地。《长安客话》云:“出安定门,循古濠而东三里许,有古井一,径五尺余,飞泉突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石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井旁苍藤丰草,掩映小亭。都人探为奇胜。”此记不写满井一景一物,不写泉水、苍藤、小亭等等,而写周遭郊原的一片春色。这是一篇春天的赞歌,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清新蓬勃的气象,一种经过严冬潜藏蜇伏期之后,飞潜动植全都苏活起来的自由欢快的气息。
 在这幅描绘京郊春色的画卷中,有清波晴山,有柳条麦苗,有鱼鸟,有游人,山河披上了新装,万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些图景的组合,以山与河为主体部分,其他则是附属部分。作者以较多的笔墨描绘山河的春色,精心结撰出两组精美新巧的长句,水如新开之明镜,山如初沐之倩女,互相映衬,表现出新春的明妍鲜媚。其他画面皆属点缀。柳与麦是春郊常见的植物,前者高垂,后者平铺,取景错落有致。
 游人活动都不一样,或傍泉而品茶,或饮酒而唱歌,或者红装骑驴踏青,能各尽其性,各得其乐。“曝沙之鸟,呷浪之鳞”,一静一动。“悠然自得”,“皆有喜气”,此鱼鸟之乐,作者是心向往之的。
 作者置身在这幅画卷中,“若脱笼之鹄”,觉得自己解脱了,可以自由飞翔了。他在城中没有感受到春意,唯觉严寒局促。出了城,始知春已来临,春在“郊田之外”。他庆幸自己在顺天府任教官清闲无事,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领略到明媚的春光,自然界的景色。他对春天的礼赞,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满井游记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满井游记

【题 解】

满井,是位于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因“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而得名。井中飞泉喷薄,冬夏不竭。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的泉水、错落的亭台,景色极为优美,是明清两代北京近郊一处有名的风景区。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以清新的笔调,描述了寒冬将去、春天将来的北方田野的景色,显现出大自然的盎然生机,流露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作者由城居不见春叙起,以春寒的料峭为出游作了铺垫,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外早春景色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本文颇有深意,令读者回味无穷,产生无限遐想。

文章不长,却牢牢扣紧了“春意”二字。在简洁准确地点明了游记的时间、地点后,作者便由远及近,由面及点,层次分明地记游。首先,以一幅仅十二字的鸟瞰图,就凝练、洒脱并富有感情地把春景勾勒出来,完成了面的描绘。紧接着作者移步换景,始写水,继写山,后写田野,将三组优美的特写镜头,借助于遣词造句的高度技巧,动静相宜地突出了早春景物生机盎然的特点,极富个性。接着,作者又加入了对人物踏青郊游的描写,更说明了春天确实已经到来了。然后将动物描写得悠然自得而又充满欢乐,仿佛作者当时的心情。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可以说作者以他特有的自然、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的图画。

文中多处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既能传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例如,“若脱笼之鹄”一句以物比人,非常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刚从“局促一室”中解放出来,出城游玩,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喜悦心情,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印象。又如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句比喻波光,以物比物,写出了水光的清冷而又明丽的特点,相当准确。再如:“如倩女之礣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一句以人比物,把静态的、无生命的山色,比作动态的有生命的美女梳洗秀发,写出了春山的娟净可爱,准确地传达出春天所独有的温和、明媚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文章抒情色彩比较浓。作者说“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而他的游记的字里行间又何尝不是“皆有喜气”呢。“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是激情的自然流露,而描绘满井的湖光山色、游客、动物等,无一不饱含激情。

笔中含情、借物喻人是本文的两大特点,字里行间那种清新恬静的田园之韵,让读者明白了什么叫做抒写性灵。


《满井游记》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满井游记》

 散文。袁宏道作。满井在北京东北郊,其水面高于井面,为游览之地。北方花朝节后,仍十分寒冷,作者极欲出游,所以,天气稍暖,便到满井游玩。文中描绘了京郊的初春景色:冰雪始解,山明水净,柳条将舒未舒,麦苗寸许,表现了作者郊游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全文不过200多字,简洁明净,写景全用写意笔法,注重传神,善于设喻取譬。
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明袁宏道撰。本文是作者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任顺天府学官时,到北京东直门外的满井郊游后,所写的一篇游记。文中先简略地介绍北京地区春寒犹厉,风沙特大,难以出游。继之具体地描写郊游的所见所闻。有高柳,有波色,有山峦,有柳条,有麦田,有游人,有沙鸟,有游鱼。作者在描写乍暖还寒的早春风光时,抓住风景、游人、鸟鱼在初春的特点,娓娓道来。写波色是乍明,微波层层,写出春风的和煦;写山峦是明媚,如倩女髻鬟始掠,写出了春山如睡的慵态;写柳条是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写出了初春杨柳抽芽如烟如雾的朦胧;写鸟鱼是悠然自得,洋洋有喜气,写出了严冬已过,万物迎春的欣喜。了了数语,如白描一般,勾勒出了北国早春二月的景象,使人如入其境,心往神驰。此情此景,是否是人人置身于其中皆得其乐呢?非也。只有象作者这种闲官,才能这样潇洒自如。这文章末尾的突起一笔,表达了作者鄙弃官场,厌恶为官的情感。游记的语言流利浅近,落笔虚实相宜,文笔隽秀生动,浑成无迹。

☚ 文漪堂记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
000069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