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根据地创办的银行。1931年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立即筹办工农银行,同年11月湘鄂赣工农银行在江西修水成立。银行基金初期由政府筹集,后发展为政府筹资与群众集股相结合。1932年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赣省分行。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成立之初,曾将辖区内各根据地分散发行的货币予以收兑,统一行使该银行货币,即湘鄂赣省工农银行银洋票和铜元票纸币。1932年湘鄂赣省鄂东南地区成立鄂东工农银行,发行鄂东工农银行铜币券等纸币。1934年3月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失利,使该根据地变成游击区,银行亦停止活动。

☚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   湘赣省工农银行 ☛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银行。1931年9月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后,成为国家银行的组成部分。

☚ 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   湘赣省工农银行 ☛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苏区设立的银行。1931年10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筹办工农银行。同年11月湘鄂赣省工农银行成立,行址设在修水县上彬,后迁到万载县小源。行长李国华。银行基金初期由政府筹集,逐步发展为政府筹集与群众集股相结合,1932年初已筹足基金4万元。
早在省工农银行成立以前,万载、宜春、修水、铜鼓、平江、浏阳等县和鄂东南地区均先后成立了工农银行,为建立省工农银行进而统一全省金融打下基础;同时统一全省金融又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湘鄂赣省工农银行一经成立,各地银行即改组为省工农银行所属的分支机构。
湘鄂赣省工农银行始终围绕货币进行工作。首先是统一货币发行。省苏维埃政府在成立省工农银行的布告中就明确指出,过去各县发行的票币一律收回,禁止使用,由省工农银行统一发行票币,在苏区市场流通。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对银行发行票币,初期强调按照基金有控制的发行,并与银币保持固定比价和兑换,具体是以人口多少为原则,每人限于发行3元,多了通货膨胀,少了不敷周转。
在战时特殊条件下,为了支持财政供应战费的需要,银行不得不增加发行,1932年4月至8月省财政(不包括各县)用于军队、省级机关、医院支出共16.8万元,其中来自银行即达14.6万元。因此,维护和提高银行纸币信用就成为银行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湘鄂赣省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动员群众拥护苏区银行和票币。指出工农银行是为劳动群众谋利益的银行,票币流通既可方便市场交易,又可对贫苦农民低利借贷发展生产。在宣传的同时,集中机关团体现金,坚持纸币兑换,严厉打击拒用票币和破坏金融的活动。
1932年4月针对区内货币发行过多,省苏维埃政府决议:“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的票币不得再发”,并限定3个月内分期收回,责令各县承担收回纸币的基金,票币收回后,结束省工农银行,组建国家银行分行。为此,还发行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赣省分行股票,每股1元,鼓励群众购买;先后发行两期革命战争短期公债,回笼货币,并采取收累进税和向富农借款等措施,收回一部分票币或为收回票币提供一部分基金。但是在敌人发动第五次“围剿”后,战费开支增大,过去发行的票币已无力全部收回,国家银行湘鄂赣省分行一直处于筹备阶段,湘鄂赣省工农银行的名义也一直保留。1934年迁至平江黄金洞,不久停止业务活动。

☚ 湘赣省工农银行   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 ☛
000006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