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楚国
长沙、黔中二郡
长沙国和桂阳、零陵、武陵三郡
长沙、桂阳、武陵、汉昌等郡
长沙、衡阳等郡
湘州
潭、岳、衡等州
长沙、巴陵、衡山等郡
江南西、山南东和黔中等道
湖南观察使
荆湖南路
湖广行中书省
湖广布政使司
湖广右布政使司
湖南省
湖南省(长沙市)
楚国
长沙、黔中二郡
长沙国和桂阳、零陵、武陵三郡
长沙、桂阳、武陵、汉昌等郡
长沙、衡阳等郡
湘州
潭、岳、衡等州
长沙、巴陵、衡山等郡
江南西、山南东和黔中等道
湖南观察使
荆湖南路
湖广行中书省
湖广布政使司
湖广右布政使司
湖南省
春秋、战国
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西晋
隋
隋
唐
唐
北宋
元
明
清
简称湘。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地。秦为长沙、黔中二郡地。西汉置长沙国和桂阳、零陵、武陵三郡。东汉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并增置汉昌郡。三国时增置衡阳、湘东、天门、营阳、昭陵五郡。西晋分荆州地置湘州。隋开皇时置潭、岳、衡、朗、澧、永、郴、辰等州。大业初为长沙、巴陵、衡山、武陵、澧阳、桂阳、沅陵等郡。唐属江南西道、山南东道和黔中等道。广德二年(764年)设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始此。五代时属楚国。北宋置荆湖南路。元属湖广行中书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为湖广右布政使司,六年置湖南省,省会治长沙府(今长沙市)。1933年设长沙市,仍为湖南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