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指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指禅诊法著作。清周学霆撰。三卷。学霆,号梦觉道人,邵阳(今属湖南)人。幼年因病弃儒学医,撰有《医学百论》、《外科便览》等。脉学造诣颇深,认为全身脉症于瞬间尽归三指之下,故名。刊于道光七年(1827)。卷一论述脉学源流,诊脉方法,并列出脉象二十七种。卷二为二十一种内科杂病脉象和治疗。卷三论述温、暑、疫疠、妇人月经、胎前、产后、小儿疳积及痈疽脉象和治疗方法。全书五万二千言,凡八十一篇。二十七种脉象,以浮、沉、迟、数四脉为纲,以微细、虚实、长短、弦弱、滑涩、芤革、紧散、濡牢、洪伏、结促、动代二十二脉为目,纲目清晰,别开生面。论述简明,脉证结合,切于临床应用。为后世医家所传习,是重要的脉诊专著。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会友堂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三指禅脉学著作。3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周氏信仰佛道,尝谓:“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并自称其脉学曾得“异人”指示,认为“全身脉症,于瞬息间尽归三指之下”(见本书卷一总论),故名《三指禅》。周氏论脉以“缓脉”为标,认为“精熟缓脉,即可以知诸病脉。”并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共列二十七脉,以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种脉象不同之点,便于读者领悟掌握。周氏本人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论述各种疾病时,能以脉诊紧密结合病因、病理、证候以决定治法和方药,切于临床应用,颇为后世医家所推重。但周氏受儒、释、道的思想影响,在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建国后有排印本。 三指禅 三指禅脉学著作。3卷。清周学霆编著。初刊于道光七年(1827),次年星沙 (长沙) 换鹅堂重刻,后国内外传刻本甚多。是书凡81篇,附三指禅赋。卷一为总论、脉学源流、定脉部位、寸尺解等42篇,卷二为男女尺脉导论、痨症脉数论、噎膈反胃脉缓论、体脉虚中症论等21篇,卷三为温病脉论、暑热脉论、痢症脉论等18篇。其大旨据《灵枢》、《素问》、《难经》等有关脉学原文加以阐发,以明诊脉部位、方法以及凭脉断病等。先以缓脉述正常脉象,次以阴阳奇偶配合27种病脉。论症以男女异尺别阴阳之蕴; 自痨至咳嗽篇,溯源先天主宰,语句虽自医经录,却实从心坎中出; 自泄至哮喘篇,发挥后天功用、饮食劳役、病有四百四种,立论难于悉备,而大端已隐括无余; 自春温至温疫篇,所有外感诸症率据四序乘除、五行衰旺之理; 自室女以后,凡杂症亦略见一斑,其他可引申而触类旁通。所著之方皆作者40余年临床经验所得,统名为经验方。该书为中医史上脉学名著,影响甚为深远。 ☚ 医会元要 温疫辑略 ☛ 三指禅三指禪sān zhǐ chán脉学的脉理代称。因切脉以三指为按,故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太素脉秘诀》:“贵贱贫富,智愚奸忠成败,亦云三指禅中可测,洵为呓语,医者皆知其妄。” 三指禅sānzhǐchán脉学书。3 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 年。周氏论脉, 以缓脉为标,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 共列27 脉, 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种脉象不同之点。论述各病能以脉诊结合病因、病理、证候, 决定治法和方药, 切于临床实用。20 世纪50 年代有排印本。 三指禅 《三指禅》《三指禅》系脉学著作。3卷。清·周学霆撰于1827年道光7年)。周氏精研脉学有年,他认为五代高阳生所撰《脉诀》已失去《内经》、《难经》所论脉诊的原意。作者信佛道,自称在脉学方面曾得“异人”的指点,他认为在短暂的切脉过程中,患者全身的脉症都可以在医生的三个手指的感觉上反映出来,而这又是“全凭禅悟”(见本书卷一“总论”)所得,故以《三指禅》为书名。全书自“总论”以下,共有八十一个论题,具体说明诊脉的部位、方法以及切脉诊病等问题。周氏论脉,以“缓脉”作为正常脉,指出医生首先应精熟缓脉,然后才能体会到各种病脉,并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共列二十七脉,除上述五种外,另有微、细、虚、实、长、短、弦、弱、滑、濇、芤、革、紧、散、 濡、牢、洪、伏、结、促、动、代二十二脉。周氏采取对比的方法(如“微”与“细”对; “虚”与“实”对……)分析各种脉象的不同之点,便于读者领悟掌握。作者本人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论述各病时,能以脉诊紧密联系病因、病理、症候以决定治法和方药,这种具体结合方药治疗的脉诊专著,使读者较易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也有利于脉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由于周学霆受佛、道的思想影响,书中在这方面也有所反映,须予分析地对待。该书有清刻本及近代石印本十余种。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 四诊抉微 望诊遵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