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湖南的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湖南的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湖南的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

主要有茅草屋、土砖瓦屋、木架板壁屋、吊脚楼四种类型,此外还有石板屋和岩洞。土家素喜聚族结寨而居,并以姓氏为寨名,规模形制较苗居为大,形成了 “自古以来土家村寨散处溪谷、所居必择高峻” 的居住规律。湘西的土家村落山寨,或依山傍水,或横卧山塆,或骑坐山梁,或隐藏峡谷,或躲进白云深处,古木翠竹环抱,吊脚木楼,鳞次栉比,宛如翡翠珍珠洒落崇山峻岭之中,颇有世外桃源之幽美。入寨通道原设有坚固寨门。寨中心常辟大坪,为集会议事之用,旁有碾坪为演武场地。同时在寨中置摆手堂,构成祭祀祖先、祈求神明和专门跳摆手舞的 “廊场”。住房则多依山坡地势,建于不同的台地之上,并以纵横道路连接。土家传统民居属典型的全木结构干栏系列。正屋一般采用三五开间一字形(俗称“座子屋”),以木构悬山瓦房为主,多有前坪作为晒场。因两侧横屋突出歇山或重檐厢楼 (俗称 “吊脚楼”、“龛子”、“走马楼”、“绣楼”、“耍楼”等),形成凹形平面,或耸立山坡田岸,或面临溪流坪坝,成为其显著标志和鲜明民族特色。坡地建房多无台基,或台基甚低。因厢楼的地基又低于正屋的地基,故只将地面稍做平整,便立木柱。柱下用石垫平,柱脚全部用穿枋连系,形成较为坚固的整体框架。房屋木构架常见形式有 “三柱四瓜”、“五柱四瓜” 和 “五柱八瓜”。“三柱四瓜” 采用5.6分水(分水为民间建筑术语,即屋架高度与下弦一半之比,比值为0.56,即为5.6分水); 若是“五柱四瓜”,则用5.7分水; 若是“五柱八瓜”,则采用5.8分水。制作方法: 一穿——三穿枋分左右两截从檐柱向脊柱穿进而成; 四穿——顶穿枋则各为整枋由脊柱向檐柱穿进而成。一般用料较大,多用满瓜满枋,挑枋呈弧形上挑,刚劲有力,承以雕饰构件,十分突出。构架中尚留有 “抬檐耸脊” (即“举折”)、“升山垮斗” (即 “生起”)、“四面八抓” (即 “侧脚”) 等早期传统做法,表现出木构的稳定、轻盈和造型的生动。住房内部房间的使用接近汉居,与苗居有所区别。正中堂屋是家庭公共活动场所,也是织锦用房,并用于供奉祖先和接待客人。左右两旁正房称为 “人间”,每一“人间”又以中柱为界分前后两室。左前室为火铺房,设火塘,视为神圣,不准踏脚,以免渎犯神明祖宗; 后室为长者居住。右边“人间”为晚辈住室。正屋端头则接披水做成灶房、畜圈、厕所等。除堂屋外,其余多铺楼板,设置搁楼,供储藏之用,或兼作卧室。室内应用桌椅、床柜等家具,已与汉族无异。两端厢楼一般二至三层。底层相对低矮,悬空主要是为了防潮防虫,并使楼层更加干燥洁净,有些又做仓库之用。楼上各室多以板壁分隔,用作书斋、客房、闺房、绣楼等。楼前一般有阳台,两边有走廊,均排柱悬空。悬柱的末端有圆锥形雕饰,名为吊进瓜。阳台和走廊的栏杆多由木条组成。屋顶出檐深远,翼角高翘,遮檐用长条木板钉封檐口。普通民居的梁柱、木板均不涂油漆,仅用桐油刷面防潮,且保持本色,没有过多的装饰。富裕之家却多在栏杆、窗门上雕龙画凤,制作精细。这类建筑中,干栏式的厢楼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三五开间的正屋来自黄土高原的窑洞,正屋与横屋的围合趋势来自黄土平原的 “井院式” (或称“地坑式”) 窑洞。远望翼角翚飞,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表明土家民居正是华夏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完美结合。城镇之中的土家大宅一般为仿汉族“印子屋” 的做法,四合院式,多为富裕家庭所建造。建筑物外围有高大的封火山墙,内以天井过亭组合,有“三进两亭” 以至“五进四亭” 之别。起伏的封火墙、高耸的过亭、精致的装修,显示了其突出地位。沿街民居又多与店铺结合,柜台外露,饰以雕花栏杆等。沿河则多成悬挑的吊脚楼形式,构成山城的景观特色。

☚ 新化罗盛教故居   桑植贺龙故居 ☛
000134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