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游動的龍。此喻姿態婀娜。六臣本《文選》傅毅《舞賦》:“體如游龍,袖如素蜺。”胡刻李善本作“遊龍”。 游龍猶放縱。《詩經·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鄭玄箋: “游龍,猶放縱。”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一二年生草本 > 紅草 > 游龍 游龍 yóulóng
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概稱部 > 錢體字圖 > 游龍 游龍 yóulóng 近代銀幣龍形圖案的一種。因龍紋作游動狀,故名。專用於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大清銀幣”各種龍紋的區分。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堪輿部 > 龍 > 游龍 游龍 yóulóng 堪輿家所謂的龍格之一。屬凶格。《周易陰陽宅·論龍格》:“游龍,悠然而去,即弱龍。”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游龍 游龍 yóulóng 亦稱“紅草”、“葒草”、“鴻䕵”。蓼科植物紅蓼的乾燥全草。因其枝葉天驕如龍,故名。莖粗如拇指,中空有毛,葉多皺縮,展開後呈卵形,花白色或淺紅色。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脚氣,瘡腫。始載於先秦典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毛傳:“龍,紅草也。”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中品·葒草》:“一名鴻䕵,如馬蓼而大,生水傍,五月採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