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渭河水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渭河水运 渭河水运古代关中地区的河流能用于水运的只有渭、泾、洛三河的下游。渭河水运周初即见于记载:《诗·大雅·大明》:“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西周文王时,渭河中既有舟,当有水运。明确记载渭河水运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传》僖十三年:“秦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孔颖达说:“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雍临渭;晋都绛(山西候马),绛临汾,繇渭入河,又以河泝汾也。”秦汉统一全国,建都关中的咸阳、长安,渭河下游一直是一条水上交通线。张良曾说过:“关中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实际上楚汉相持于中原数年,就是萧何转运关中的粮食供给汉军。《史记·肖相国世家》:“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计户口,转漕给军,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运关中,给食不乏。”此后,渭河水运一直成为关东运粮到长安的航道。汉武帝时每年通过黄河运到长安的粮食约达一百万石。由于运输上的需要,汉代还在渭河入黄河口的南岸设立船司空(官名),负责上下船只的调度。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进攻陇西的隗嚣,曾乘水涨之时用船运送军需物资到陈仓。三国时魏国为了伐蜀,还引汧水向下沿渭河平行开凿成国渠作为运送军需补给的航道。东晋义宁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伐秦,晋军王镇恶由潼关入渭河乘蒙冲小舰直达长安城北门外的渭桥边。北魏建都洛阳,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车驾东旋,泛舟入渭。”即采用渭河水运。隋唐时期,运输量大,“渭水多沙,流有深浅”又凿漕渠,但不论渭河水运或漕渠都受黄河三门峡的险阻。唐代曾采取分段转运。渭河长安以西唐曾开升原渠,实包括汉代的成国渠和卫臻延长成国渠的全段,曾运岐陇木至京师。唐贞元初东南一带的粮食船运到长安“输东渭桥太仓米至,凡百三十万石。”唐未朱全忠劫昭宗于洛阳,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为墟。宋代建都开封,渭河仍有水运,还运输秦岭山区中的竹木,起自凤翔府,运到开封。宋以后,渭河一般不通漕运,但民间船舶还分段转运。直到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以前,渭河仍能行船。但多是煤炭和短途运输。泾河和洛河下游历史时期亦有航运之利。 ☚ 丝绸之路 泛舟之役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