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温哥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温哥华Vancouver城市名。 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饭考佛、万古华、弯戈洼、黄可浮、温高华、万古阀。在今加拿大西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临太平洋巴拉德湾。原称格兰维尔,为一渔业小镇。公元1780年即开辟了通往中国上海的航线。1886年设市。并改今名。 1887年铁路通车后迅速发展。1915年后发展成繁荣港口。市内唐人街的规模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孙中山先生曾三次到此。白求恩大夫率领的医疗队由此启航。 温哥华Vancouver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市。市区面积1.1万平方千米,大区面积2.8万平方千米。1991年市区人口47万,大区人口138.1万,规模列全省第一、加拿大第三。地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角半岛,为太平洋海岸深水避风良港,东边则深入弗雷泽河谷农业区。早在公元前500年,该地区已有海岸印第安人居住。1792年,英国人乔治·温哥华与西班牙人加利亚诺和威尔迪斯在该地会合。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此地开设砖厂。19世纪70年代,锯木厂和殖民点出现。19世纪80年代,随着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进入,温哥华地区开始大规模发展并于1886年建市,经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凡霍恩提议,市名定为温哥华,以纪念乔治·温哥华这位英国开拓者。19世纪90年代北美洲经济危机期间,该市发展一度受挫,直至1897年~1898年克朗代克淘金热时才得以复苏。20世纪初,温哥华取代该省首府维多利亚市成为加拿大西海岸最重要的商贸中心,拥有航运、渔业和木材加工等产业。 温哥华加拿大第3大城市和最大海港。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加、美边界北侧,濒太平洋岸之伯拉德湾。人口47.2万,大市区人口140.9万(1991)。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0℃,1月2.4℃,8月17.4℃;年降水量1068mm。原名格兰维尔,为渔业和锯木业小镇。1886年设市。1887年横贯大陆铁路修建后,发展迅速。港湾冬季不冻,为世界著名良港、北美太平洋海岸最大商港。港区面积130km2,水深12m以上,可泊远洋巨轮。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大量谷物(占全国出口谷物40%)和木材经此向欧洲出口。港口年吞吐量5165万t(1982)。有4条铁路在此会合;公路通连全国各地和美国西雅图等城市。有先进大型国际机场。有造船、鱼类加工、造纸、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加拿大西海岸文化教育中心,有1908年创建的著名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及天文馆、百年博物馆、海事博物馆、美术馆等。有一年一度的加拿大国际博览会、温哥华艺术节。城市有华人10多万,为北美第2大华埠。唐人街建有中国古典式园林“中山公园”。著名旅游城市。 温哥华Vancouver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世界著名良港,也是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市。人口41.4万,多华侨,市内有唐人街。 温哥华加拿大太平洋岸最大港市,世界著名良港,有国际机场。大市区人口138万(1986年),多华侨。 温哥华 温哥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南部城市。人口117万 (1981年),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位于加拿大与美国边界的北侧。濒太平洋岸伯拉德湾。是世界是著名的优良港。原名格兰维尔,为渔业和锯木业小镇。1887年横贯大陆的铁路修建后迅速发展起来。现为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业、商业、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工业有造船、鱼类加工、造纸、汽车、飞机、炼油、纺织等。气候良好,四季花草茂盛。港口水深,冬不封冻,外有温哥华岛做屏障。处于美洲通向亚洲最短距离的航线上,交通畅达。年吞吐量为8000万吨,为美洲太平洋岸最大港口。主要输出小麦,其次为木材、纸浆、铜、铅、锌、鱼罐头等。水力资源丰富。是加拿大西部贸易和工业的中心。风景秀丽,为著名的旅游城市。该市有北美第二大“唐人街”。 ☚ 温州市 温哥华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