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盟书春秋晚期韩、赵、魏未分晋以前韩氏宗主同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因发现于河南省温县而得名。1979年发掘。共发现124个土坑,其中16个坑内出土有书写盟辞的圭形石片达万余件,其余坑内分别有玉璧、玉兽等玉器,还有35个坑内埋有羊骨架。坑多为长方形,个别为椭圆形。出土盟书最多的一号坑,坑长2.04米~2.08米,宽0.96米~0.98米,残深0.8米,坑内出土盟书石片达5000多件。盟书文字多用毛笔墨书,从右至左、自上而下书写,凡正面未写完者转至背面续写。由于出自多人手笔,字体风格不一,但都是篆体。盟誓内容大致相同,大意是: 圭上有命,从今以后,应心悦诚服地服侍主君,若敢参与乱臣贼子一伙,伟大的晋国先公在天之灵,会仔细监察你,灭亡你的氏族。据研究,一号坑盟书的主盟者可能是韩简子(名不信)。这批盟书,现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此外,早在三四十年代,在温县武德镇(当时属沁阳)附近,曾多次发现盟书,但多已流失。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11片所谓 “沁阳盟书” ,就是在温县盟誓遗址出土的。这些盟书的发现,为研究东周时期的盟誓制度、古文字和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