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赋
辞赋名篇。元代刘因名作。见存于《静修续集》。该赋写元军将欲渡江伐宋,问罪江东,北燕处士与淮南剑客讨论南北攻守之势。处士认为,大元顺天意而兴,“超大河,横八荒”,地广势大,威振武扬。北方将士勇猛无比,“嬉于战斗,业在征伐”,以此狮虎之师,“迅征”南宋,宋君“战则为黄泉之土,降则为青衣之奴。”淮南剑客却认为战伐并不那么简单。因为大国有征战之力,小国亦有御敌之势。长江天堑是一屏障,剑门、荆门地势险要,“一人守隘,万夫莫前”。加以征者劳而守者逸,江南水军强盛,又值“春水方生,涨气连天”,形势并不利于进攻。何况南人不乏将才,曹操赤壁、苻融合淝之战的教训亦当记取。处士则进一步申说“应之以大机,昭之以大义”的天意所属和政治优势,并力陈我直彼曲,我壮彼老,顺天应人,有征无战等五条必胜的理由。最后,淮南剑客不得不服输。此赋形象地表现了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关于是否进军南宋的对立和论争,也反映了北兵必将南进的历史趋势。在艺术上,该作体制宏伟,气魄壮大,描写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设为主客辩难以结构文章,以抑客申主的方式表现思想倾向。这些都继承了汉大赋的传统写法,有些语句甚至有模拟杨、马的痕迹。但该赋的铺陈围绕着表达主题的需要,没有涣散拖沓之弊,语言也畅达而富有气势,而这些又比板重的汉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