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末币制论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末币制论争

清末币制论争

中国清朝末年有关货币制度的不同主张。清代的货币制度十分落后,流通中货币异常混乱,币制问题日益突出。《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这是引起币制问题争议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是1873年后世界银价不断跌落对中国所造成的“镑亏”损失。从1895年到清末的十余年间关于币制问题的争议主要是三个方面:
❶货币本位问题。清政府在1908年的上谕中说,“欲以实金为本位,则钜本难筹。若定虚金为本位,则危险可虑。自应先将银币整齐划一,然后稳慎筹措,徐图进步。将来行用金币,可望妥实无弊”。
❷银币的成色与重量问题。清政府在批准《币制则例》时强调:“中国国币单位,着即定名曰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圆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
❸铸造铜元问题。1900年广东最早开铸当十铜元。之后,各地纷纷设厂铸造,以谋得铸造铜元的丰厚盈利,且私铸盛行。于是各省之间、官铸与私铸之间矛盾突出,争论剧烈,最后统一于中央,清政府于1905年建成的天津户部造币总厂,这个掌握机器制币的造币机构,不仅铸造银元,更大量的是铸造铜元。同时冻结各省局厂的铸造能力,限制各省铸造数。清末币制问题争议的结果,是把注意力放在划一币制方案的制订上,于是乃有1910年《国币则例》和《兑换纸币则例》的制定与公布。

☚ 银行券发行制度   实银两 ☛
000136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