淈泥扬波比喻随俗浮沉。《后汉书·周燮传》: “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 斯固以淈泥扬波,同其流矣。” ●《楚辞·渔父》: 屈原被放,游于江潭,遇一江滨渔父。“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 淈(gu): 同“滑”。搅混。凝滞: 拘泥、迂执。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江边湖畔流浪。一位渔翁看见他,劝他不要固守己志,应改变方法,随从世俗。 共同做坏事 共同做坏事同恶 入伙做坏事:下水 与坏人一起做坏事:同流合污 同尘合污藏贼引盗 随俗浮沉,同流合污:淈泥扬波 滑泥扬波 汩泥扬波 随合世俗,与世俗同流合污:趋俗 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同恶相济 同逆相济 同恶共济 同恶相成 同恶相救 同恶相求 同恶相恤 同恶相助 同恶相资 同敝相济 ☚ 用各种方式做坏事 狼狈为奸 ☛ 淈泥扬波ɡǔ ní yánɡ bō把泥水搅浑,扬起波浪。比喻随俗浮沉,同流合污。 淈泥扬波gǔní-yángbō〔并列〕 “淈”也写作“滑”。水同泥混在一起,扬起混浊的水波。比喻同流合污或指没有主见,随大流。语本《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同其流矣。” △ 贬义。用于描写动摇。 【近义】随波逐流。 也作“汩泥扬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