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录碎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22卷,宋叶廷珪撰。叶廷珪,字嗣忠,福建崇安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此书专门汇录群书旧籍中不常见的词语,并载其出处原文,以备查考,其性质与《渊鉴类函》、《佩文韵府》等书相近,因系分类编排,所以历来被视为类书。

据叶廷珪在本书自序中说,他生性喜欢读书,每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读则摘抄,先后抄成几十大本,总称为《海录》,准备把这些材料编录成6种系列著作,其文多成片段者为《海录杂事》,其细碎如竹头木屑才为《海录碎事》,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其事物兴起之原者为《海录事始》,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所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其有事迹著见作诗之由者为《海录本事诗》。其中《海录碎事》文字最多,本来称为《一四录》,谓其专取1字至4字的词语,后又改为《碎事》,由于积久稿多,检阅不易,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叶廷珪出任泉州知州后,抽暇将其分类编排,于次年编录成书。自序称全书共分175门,但今本分为16部,每部下分若干门,共有581门,大概是后来叶廷珪又将门目分得更细。每门收词数条至数十条不等,词目多为2至4字,偶亦有5字以上的条目,每个词目后载录其出典的原文,引文大多都注明出处,其所引典籍,包括经史杂传、山经、地志、花谱、药录、小说及前人诗文等,时间下限迄于北宋。由于作者采摭广博,此书可以用来辑录古代佚书,清代的许多辑佚家都忽略了本书,而鲁迅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和《岭表录异》时,于此书中发现了许多不见他书征引的文字。作为一部汇集词藻典故的工具书,《海录碎事》也有其它词类书籍所不可取代的作用,康熙时官修的《佩文韵府》是此类书籍中规模最大的一部,但《海录碎事》中的许多词目却不见于《佩文韵府》,所以此书对古典文学,古文献学和古汉语语词学的研究,仍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参考价值。

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此书影印本,并编制了词目索引附于书后。


古籍名著《海录碎事》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是南宋初期叶廷珪所编集的一部中型类书。叶廷珪撰。本书搜辑群书中的新鲜词语作为标目,分门别类引据旧籍,以便读者寻检故实之用,颇有类于今日的词典。因抄录群书的范围广博如海;而其搜辑的事实或细碎如竹头、木屑,故名之曰《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成书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在宋代即有刻本。虽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赵希弁《附志》均未见著录、但尤袤《遂初堂书目》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收入,可见最迟在南宋淳熙年间就已有刻本了。但宋本今已失传。现在所能见到的《海录碎事》的最早刻本是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长洲刘凤与其族孙刘应广的校刻本,万历末年,又有卓显卿校刻本。其版式、行格均与刘刻本同,当同出于一源。清代未见有重刻。日本有松崎复依据其家藏的刘氏刻本重刻刊行,是为文化十五年(约当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翻刻本。由于此书流传不广,最近上海辞书出版社乃据所藏万历卓显卿本影印发行。在重印时,书末附有以字头顺序排列的词目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叶廷珪,宋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字嗣宗,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出知德兴县(今江西德兴县),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为太常博士,因违忤时相秦桧,以左朝议大夫出知泉州(今福建泉州),后继续受到迫害,晚景十分凄凉。其生平事迹,详见《宋元学案》卷340。
 廷珪生平喜爱读书,每闻士大夫家藏有异书,无不借读,读时则择其感兴趣之事随手抄录,数十年间坚持不懈,积久所录有数十巨册之多。后居官泉州、公事之暇,因其所录繁冗,不易翻检,乃分门分类加以整理,名之为《海录》。《海录》共分为六个序列,即杂事、碎事、未见事、事始、警句图、本事诗。其中以碎事的文字最多。故先行整理问梓。故《海录碎事》实为叶氏《海录》中的一个部分。
 《海录碎事》凡22卷,分为16部、175门,约计十余万字。最初称为《四一录》,即把词目从一个字到四个字编录下来,故称。后因词目字数不限于四字,故改今名。其门类亦有所增加,实际上为581门。其编纂体例是先列标目,标目之后,则抄录所引群书的原文出处。其中最多的为二字至四字,但也有少数在五字以上的。如“药有君臣佐使”为六字;“蓬池明月池七女池”则有八字之多,这是把同一引文中并列词组合在一起以节省篇幅的缘故。
 《海录碎事》所引故书旧典范围很广泛,凡正史、山经、地志、花谱、药录、小说、杂记等等,无不在搜辑之列。所辑书籍的时代上起先秦两汉,下迄北宋。正史方面如《史记》、两《汉书》、《三国志》,诗文艺术方面如宋人刘攽的诗句、僧赞宁的《竹谱》等皆被采录。由于叶氏所采群籍广博,且多是宋代的书,或时人的写本,其书有些在今日已经失传,有些与今本的文字有所异同。因此,它实具有辑逸或稽考故事的作用。例如鲁迅辑《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和《岭表异录》就采用过本书的材料。又如本书卷2“水旱门”耕父条引《山海经》,与今本《山海经 ·中山经》中的正文和注就有所不同,这就可作古书的校勘之用。再加本书卷12“市舶门”曾引用《市舶录》一书中的材料就有5条。唐宋时期市舶司是管理海外交通贸易的官方机构。《市舶录》即为记载宋代市舶事务的官书,早已失传。本书中“独樯舶”条引《市舶录》说:“有独樯舶,深五十余肘;三木舶,深四十深(按当作“余”字)肘;又有牛头金睛舶,其大可载一千婆简。方言:二十两为一加底,二百四十加底为婆简。”这就可考见宋代航行于南中国海和阿剌伯海之间的各种船舶的名称、吨位和吃水,有补于海外交通贸易史的具体情况。故本书所引材料虽东鳞西爪,零碎、琐屑,但却颇为珍贵,有补于实用。
 我国以前最大的一部古典词书是清康熙年间官修的《佩文韵府》,但此书在编纂时,并未充分利用《海录碎事》。有许多词语见于《海录碎事》而《佩文韵府》却未见收入;有些词语《佩文韵府》虽已收入,但其出典文字则不及《海录碎事》详明。日人松崎复曾普检宋以来的类书如《山堂考索》、《潜确居类书》、《渊鉴类函》和《佩文韵府》等书后发现:《海录碎事》所载“诸书多不登录,盖诸家编摩时,不及见是书欤?此可喜也。”(见日本文化刻本《海录碎事》跋)因此,《海录碎事》虽是宋人的一部中型类书,但由于其成书早,流传又不广,少为人所称引,故它对于古文献学、古汉语语词学以及历史考证之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一部具有实用的工具书。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

(宋)叶廷珪撰。22卷。分16部,584门。每条仅标数字,其注亦寥寥数字,义存约取,故以碎事为名。

☚ 皇朝类苑   古今事文类聚 ☛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

(宋)叶廷珪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大32开,1册。本书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类书丛刊”本。

☚ 小学绀珠   百川学海 ☛

海录碎事hǎi lù suì shì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3)。类书书名。宋·叶廷珪撰。22卷。是编乃作者随笔记录类事之书。检其书为16部、584门,每类仅标三数字,其注亦不过三数语,盖义存约取,不免编次偶疏,然简而有要,终较他本为善也。

海录碎事

二十二卷。宋叶廷珪(生卒年不详)撰。叶廷珪字嗣忠,崇安(今福建省,建安县)人,政和五年进士。绍兴中为太常寺丞。因与秦桧不和,请求出任泉州。王之望《汉滨集》称赞叶廷珪的学问非常广博。这本书就是一部编辑类事之书。《闽书》称赞叶廷珪性格非常喜欢读书,一旦听说谁家有特别的书,都要去借来读,又一定要读完。常恨无赀,不能尽写。因此作了数十大册,选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 “海录”。在泉州期间,公务之余编辑此书,二十二卷,七十五门。事多新奇,未经前人引用。叶廷珪自序与他书记载,多有不同。也许后人多有窜改,今见已非旧本。其书每条仅标三数字. 其注亦不过三数语。盖义存约取,故以 “碎事” 为名。有《四库全书》本。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刊本。

海录碎事

海录碎事

(宋)叶廷珪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影印出版“四库类书丛刊”之一。22卷。是撰者的读书笔记。义存约取,故以“碎事”为名。全书分为16部、584门。所辑章句新奇罕见,引文简要。可供寻章摘句、选词之用。

☚ 小学绀珠   翰苑新书 ☛
000000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