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医学简史
海军医学随海军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古代到近代的发展过程。早期古代海军是桨船舰队。舰船以人力划桨橹为动力,只能沿海岸航行,要靠岸休息。海战用弓、箭、戈、矛等冷兵器,船首装有冲角,采用撞击战和接舷战进行决战。这个时期已有医务人员,治伤治病。公元前271~14年,罗马帝国海军正式有医生服役,还编有随舰队的医疗船只。当时医生的职能只是救治伤病员。这是海军医学的初期。
公元八世纪开始,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北欧开始出现了帆船舰队,十世纪,西欧多数国家的海军由桨船过渡到帆船。十一~十四世纪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并传到西方后,大型帆船,战舰装备了火炮,舷炮战成为海战的主要形式。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各海洋强国相继建立常备海军。有些国家已建立相适应的海军卫勤组织。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配有内、外科军医;十八世纪,俄国海军在舰船上配备医生,设立各种医务舱室(绷带站、病房、药房),远征舰队编配担任运载伤员和隔离传染病人的医用船,在一些港口建立了海军医院。这个时期,预防医学还较落后,各国海军由于舰船生活卫生条件恶劣,船员体力劳动繁重,又遭残酷体罚折磨,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一些国家的远征舰队屡因传染病、坏血病流行而失败。英国海军十六世纪舰员战死与病死之比为1:50;十七世纪舰艇上每年有五千多人死于坏血病;18世纪安德逊舰队死亡者有五分之四是坏血病。俄国舰队在内海航行,四分之一的舰员患热症,坏血病,夜盲症等病,却认为是正常现象。
十八世纪后,开始用科学态度和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些问题,逐步改进海军卫生工作。特别是苏格兰JamesLind (1716~1794),在1754年提出用新鲜水果或柠檬汁防治坏血病,制定船上预防斑疹伤寒规则,提倡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并在1757年发表《海军保健有效方法》一文。他的方法得到推广应用,使舰船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出现了健康远航的记录。
十九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的发明,海军进入一个新时代,军舰采用蒸汽动力装置,至七十年代,各国海军完成了从帆船舰队向蒸汽船舰队的过渡。十九世纪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竞相发展海军作为侵略工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海军强国海军已有潜艇。此后,由于飞机的发展,英美法日等国建造了航空母舰,大力发展海军航空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规模极大,向立体战发展。海军在登陆战役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十九世纪,多数海军强国已建立了海军卫生领导机构,加强了海军卫生的建设,提高了平战时海军医学保障水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海上医疗救护和后送组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使舰艇医疗救护,海上卫生舰船和飞机医疗救护后送与后方基地医院医疗救治结合起来。各国运用近代医学发展的成果,积极开展卫生预防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帆船时代为害严重的传染病的流行和维生素缺乏症。从二十世纪初,一些国家先后建立了培养海军卫生人员的医学院校,四十年代前后建立了海军医学研究机构。一些海军医学专家研究解决了关于舰艇人员和飞行人员的生活卫生保障问题,还对潜水,潜艇和海战战伤处理,海上遇难人员救护,海军流行病学,核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海军医学多种学科,如海军卫生勤务学、舰艇卫生学、潜水医学、潜艇医学、海军流行病学等,出版了很多专著。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海军进入以核动力化、武器导弹化和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海军发展阶段。为适应舰艇在世界海域游弋,潜艇长期潜航,更大深度的潜水作业,航空兵海上各种条件下飞行,保障舰员、潜水员、飞行人员在这些特殊条件下工作和作战能力,实施现代海战中伤病员医疗救护后送以及核武器袭击下的卫勤保障,各国海军进一步加强了海军医学教育和海军医学科学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海军诞生地之一。春秋战国时(公元前770~271年)一些依江傍海诸侯国组织舟师。秦汉以来历代王朝都建立有较强的海军,并进行过一些海战和远征。但有关历代海军医学的资料存留至今者甚少。明初成祖永乐三年至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郑和率强大舰队七次“出使西洋”,有较好的医学保障。全舰队配有医官医士180名(平均每船三名,每150名船员一名),他们负责治疗伤病,并沿途收集药物。舰队船只巨大,每船可容数百人,还配有专用水船和粮船,同时沿途了解各地物产、气候、习俗和“瘴气”等情况,均有助于实施医学保障。
中国近代海军始建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当时只有水面舰艇。清朝和国民党政府海军均设立了海军卫生领导机构。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旅顺、威海建水师养病院,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天津设储药施医总医院,内有西医学堂,为海军培养医官。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四年(1915年),天津西医学堂正式改称海军军医学校,至1930年,共办16期,毕业学生共218人。国民党海军先后在南京、上海、马尾、厦门、湖口、青岛等地建立海军医院。它们基本采用英、美海军卫生工作制度。但平战时卫生工作不好。海军医学研究工作完全是空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950年4月正式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自海军创建以来,在建立海军各级卫勤领导机构的同时,很快兴建了海军总医院,舰队中心医院和驻军医院,海军疗养院。1954年建立了海军医学研究所。从1955年起健全了海军舰队、基地和支队(水警区)三级卫生防疫机构。1960年建立海军卫生学校,1973年扩建为海军军医学校。1960年在第二军医大学设立海军医学系。
三十多年来,我海军卫生部门和医学卫生单位,在组织实施平战时卫勤保障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完成了历次海战的医疗救护保障任务,防止了传染病的流行,维护了部队指战员身体健康。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了适合我海军各兵种和平战时卫勤保障的工作条例、规章和制度。以海军军事医学为重点开展海军医学科学研究,在潜水医学、舰艇卫生学、舰艇卫生装备、海军流行病学、舰艇营养、创伤外科等方面都做出了成绩,有的填补了我国医学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