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浮声切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浮声切响

浮声切响

古代诗学概念。原是齐梁沈约关于诗歌声律之美的论述。语出其《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这是以音乐节奏来比喻诗歌的声调音律之美。宫羽,原指音乐五音的宫商角徵羽,这里借喻为语音四声的代用词。浮声,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论南北语音不同,谓“或失在浮清,或滞在沈浊”,则“浮清”并列,浮声指清音。切响,与浮声对立而言,意指浊音。又从全文看,浮切、清浊,又与轻重之义相当。所以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直谓“浮声切响,即是轻重”,也有一定道理。“浮声切响”、“低昂互节”数句,是以沈约为代表而提倡的永明声律说的总的原则,意谓诗文遣言用字,务使其声音富于变化,避免枯燥单调,以求错落有致的和谐之美;如同各种色彩相对比而鲜明悦目,又如各种乐器相配合而优美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沈约以此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美丑工拙的重要标准之一。并且自诩为“自骚人以来,此秘未睹”。其实,对于汉语汉字单音独体易于配合成对而富音乐美的特点,沈约以前,已具朦胧认识。如晋陆机《文赋》“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刘宋时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自谓“性别宫商,识清浊”云云,皆为沈说之所本。而到六朝齐之永明年间,因受佛经转读和焚文拼音的影响(据陈寅恪《四声三问》),沈约利用前人研究声韵的成果,结合诗歌文学的实际,正式提出四声说。在沈约等永明诗人的提倡下,诗歌的音节美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诗篇的声调韵律逐渐被发现并加以运用,四声说成为积极的声律,但是八病说则转为消极的声律,于是开辟了五言古体诗向律诗转变的途径。唐人取其有关四声的积极声律,屏弃其繁琐声病之说,于是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永明声律说,过分讲究声病,有伤语言真美,又助长了六朝堆垛雕琢的不良诗风,所以受到钟嵘《诗品》的批评。

☚ 虚静   尽善尽美 ☛

浮声切响fú shēng qiè xiǎng

音韵的轻声和重声。又作浮声为平声,切响为仄声。《宋书·谢灵运传》:“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浮声切响fúshēng-qièxiǎng

本指字音中轻清的平声和重浊的仄声。泛指声音韵律的纤细低沉和洪亮高亢。

浮声切响fú shēnɡ qiē xiǎnɡ

❶ 指字音的平仄相对。浮声轻清为平,切响重浊为仄。
❷ 泛指音韵的低沉纤细和高亢洪亮。也作“切响浮声”。

浮声切响fúshēng-qièxiǎng

〔并列〕 音韵的洪纤高下。南朝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沈约、谢眺、王融以气类相推毂,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人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约尝谓自灵运以来,此秘未睹;大旨使宫商相变,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 多用于音韵方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