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浣纱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浣纱记

浣纱记

传奇剧本。原名《吴越春秋》。明梁辰鱼作。写赵国上大夫范螽与诸暨苎萝西村施夷光在溪水边定情。吴灭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雪仇。范蠡献计将西施(施夷光)进吴王夫差。西施以国家为重,毅然牺牲青春入吴。夫差果然沉溺酒色,荒废政事,后被越军围困而自刎。灭吴功成,范蠡即携西施泛湖归隐。剧本着力表现西施的爱国感情和范蠡的谋士风度。其写作与魏良辅整理加工昆腔约在同一时期,音律谨严,曲文华美,一向被认为是昆腔登上戏曲音乐宝座的奠基石,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起过较大作用。

☚ 鸣凤记   牡丹亭 ☛
浣纱记

浣纱记

梁辰鱼作。亦名《吴越春秋》。今存多种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收入怡云阁刻本。此剧本事见《史记·吴越世家》、《吴越春秋》。全本共四十五出。写吴王夫差灭越,越王勾践入吴服役。吴太宰伯嚭受越贿赂,范蠡设计进西施。夫差惑于女色,愈益荒淫,信伯嚭言,赐伍子胥死,国事日非。勾践回越,与众臣艰苦奋斗,卒灭吴。范蠡功成隐退,与西施泛舟五湖。《渔矶漫钞》云:“昆山有魏良辅者,始造新律为昆腔,梁伯龙独得其传,著《浣纱记》传奇,盛行于时。”此剧为昆山腔典范之作,《长生殿》、《桃花扇》诸剧在创作方法上受其影响。吕天成《曲品》:“《浣纱》,罗织富丽,局面甚大,第恨不谨严。”王世贞《曲藻》:“满而妥,间流冗长。”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无论其关目散漫,无骨无筋,全无收摄。即其词,亦出口便俗,一过后,便不耐再咀。”又云:“不多出韵,平仄甚谐,宫调不失,亦近来词家所难。”张琦《衡曲麈谈》:“善述史实而不平实,且宾白工致,具见名笔,第其失在冗长。”《少室山房类稿》:“《浣纱》则终篇无一佳语,往往乡社老人动止供笑矣。”曹尔堪《读离骚题词》:“梁伯龙重编《吴越春秋》,未尝不脍炙骚坛,然其所填词,浅易流便,大都在里优酒旗歌扇之间耳。”据《顾曲杂言》、祁彪佳《日记》、《梼杌闲评》、《照世杯》、《爱初斋初稿》、《坚瓠续集》诸书记载,明清时期《浣纱》盛行,“梨园子弟喜歌之”,“至传海外”。《缀白裘》选此剧达十三出之多,仅次于《琵琶记》。今昆剧尚能演《回营》、《养马》、《进施》、《打围》、《采莲》、《寄子》。京剧有《西施》,川剧有《吴越春秋》(又名《吴越仇》),滇剧有《浣纱记》。此剧有英文译本。

☚ 梁太素   鸳鸯记 ☛

浣纱记

浣纱记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五月吉日长春班于山西高平拥万乡平头村舞台题壁载此剧目。系据明梁辰鱼传奇《浣纱记》改编。参见该条。

☚ 父子会   太和城 ☛

《浣纱记》

《浣纱记》

又名《吴越春秋》。传奇剧本。明梁辰鱼著。明王骥德《曲律》说:“传中紧要处,须重著精神,极力发挥使透。如《浣纱》遗了越王尝胆及夫人采葛事,红拂私奔,如姬窃符,皆本传大头脑,如何草草放过!”又说:“对口白须明白简质,用不得太文字;凡用之、乎、者、也,俱非当家。《浣纱》纯是四六,宁不厌人!”明徐复祚《曲论》说: “梁伯龙辰鱼作《浣纱记》,无论其关目散缓、无骨无筋、全无收摄,即其词亦出口便俗,一过后便不耐再咀;然其所长,亦自有在;不用春秋以后事,不装八宝,不多出韵,平仄甚谐,宫调不失,亦近来词家所难。”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中品”,说:“罗织富丽,局亦甚大,第恨不能谨严。中有可减处,当一删耳。”明臧晋叔《元曲选序》说:“曲白不欲多……,尤不欲多骈偶,如《琵琶》黄门诸篇,业且厌之,而屠长卿《昙花》白终折无一曲,梁伯龙《浣纱》、梅禹金《玉合》白终本无一散语,其谬弥甚。”清刘廷玑《在园曲志》不同意臧晋叔之说,认为:“如此论曲,似觉太苛,安见类书不可填词乎?兴会所至,托以见意,何拘定式?若必泥焉,则彩笔无生花之梦矣。况文章幻变,体裁由人,《公》、《谷》短奥,《史》、《汉》冗长,各出己意,何难自我作古!所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也。”清梁廷楠《曲话》说:“《浣纱记》第十三折之[虞美人]、第十五折之[浪淘沙引],皆窃古人名词,改易数字。虽与本曲情节相同,按之原词,究多勉强。其十三折《羁囚石室》,以间一曲为一日,关目尤欠分明也。”近人蒋瑞藻《小说考证》记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魏良辅,能喉啭音声,始变弋阳、海盐、胡调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王元美诗所云:‘吴阊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是已。……传奇家曲别本,弋阳子弟,可以改调歌之,唯《浣纱》不能。固是词家老手,诗律犹未细,粗能骈赡而已。”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此剧“流丽稳协,远出弋阳、海盐旧调之上,历世三百,莫不俯首倾耳,奉为雅乐。”又说:“曲白研炼雅洁,无《杀狗》、《白兔》恶习。在明曲中,除‘四梦’外,此种亦在佳构之列矣。”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针对明徐复祚《曲论》评此剧“全无收摄”,说:“其云‘全无收摄’者,盖当为非难结末之泛游五湖一出者,然以余观之,觉其余韵袅袅,意味深长。且不犯生旦当场团圆之法,而脱旧套焉。但其关目散缓,最为其短处。……固不失为明曲骈绮派中一杰作也。”此剧以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吴、越两国的兴亡,深刻的揭示了骄奢淫逸必将亡国、发愤图强定能兴邦的历史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品最后突破了传奇家大团圆的旧套,且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寓意。此剧是经过魏良辅改革之后的昆腔的开山之作,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结构上以范蠡、西施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吴、越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对孔尚任的《桃花扇》具有一定影响。此剧又是明代骈俪派戏曲的代表作之一。骈偶化的宾白,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思想的表达,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浣纱记

一名《吴越春秋》。戏曲。明梁辰鱼(约1521—约1594)撰。辰鱼字伯龙,号少伯,一号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太学生。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相友善。擅词曲,精于音律,度曲为一时所宗。著有杂剧三种,传奇一种及散曲《江东白苧》等,大半传世。此剧凡四十五出,演吴越兴亡故事。春秋时代,吴越相争,越败于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报复。后越王用范蠡计,向吴王夫差进献浣纱女西施,并离间吴国君臣,终于灭吴。范蠡功成之后,弃官携西施泛舟而去。该剧用昆腔演唱,对昆腔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有明万历金陵唐氏富春堂刻本,汲古阁刻本,明怡云阁刻汤显祖评本,清乾隆间内府钞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郑振铎藏明刊本影印。

浣纱记

060 浣纱记

全剧45出,由明魏良辅按其主持改革的昆山新腔谱曲。唱腔中首次使用“水磨调”、加“赠板”(8/4拍),音乐“清柔宛折”,一改昔日 “南曲率平直无意致”之旧观。在表现特殊场面时,还直引山歌、小调入曲,以丰富音乐色彩的变化。另在《泛湖》一出中,西施与范蠡的对答,采用南北联套的布局,由西施唱南曲,范蠡唱北曲,也收到刚柔相济、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

☚ 窦娥冤   中国男儿 ☛

浣纱记

073 浣纱记

传奇剧本。明梁辰鱼著。原名《吴越春秋》。写春秋时吴越争霸相攻伐,越国战败,用范蠡计献浣纱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夫差追逐声色,勾践愤发图强。后越国反攻破吴,夫差自尽。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飘荡而去。全剧45出,头绪纷繁、事件匆促。但吴臣伍子胥与伯嚭的塑造较成功,写西施亦感情饱满。《浣纱记》写于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创制“水磨调”之际。辰鱼得良辅传授,与郑思笠等相与琢磨,用水磨调搬写此剧,获得成功。后来舞台上的西施故事,多源于梁作。

☚ 宝剑记   四声猿 ☛
浣纱记

浣纱记

原名《吴越春秋》。传奇剧本。明梁辰鱼作。有多种明刊本。其中以《六十种曲》本较流行。写春秋时,吴越相互攻伐,越被吴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又用范蠡计,向吴王夫差进献浣纱女西施,并离间吴国君臣,终于灭吴。范蠡功成即弃官携西施泛舟而去。剧本对越国君臣发愤图强的精神和伍子胥的忠义加以歌颂,对夫差的奢靡和伯嚭的贪婪则有所批判。写作与魏良辅整理加工昆腔约在同一时期,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起过一定作用。《回营》、《打围》、《寄子》等即出于此。

☚ 紫箫记   玉簪记 ☛
000030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