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济河焚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济河焚舟

 “济河焚舟”是春秋中期秦晋之间的又一次争霸战。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厚待孟明视,不计较孟明视两次率军失败的前嫌,亲自与孟明视率领秦国大军进攻晋国。当秦军渡过黄河后,秦穆公下令把所有的船只烧毁,表示不取胜不回国,以激励将士,秦军士气大振。晋军见秦有决一死战的决心,不敢应战。秦军一举攻下晋国两座城池,“晋人皆守城不敢出”。秦军掩埋3年前崤之战中败亡将士的尸骨,秦穆公深深自责的诚实精神感动了秦军将士。“济河焚舟”也是秦军报崤之战、彭衙之战之仇,打败晋军的一次著名战役。“济河焚舟”为秦势力的恢复和秦霸西戎奠定了基础。“济河焚舟”也成为一个典故。“济河焚舟”与项羽“破釜沉舟”和韩信“背水一战”都与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这次战争秦国虽然取得胜利,但是秦国力量终究不如晋国,特别是晋国占领了被称为“桃林之塞”的秦国门户(今河南灵宝县,西接陕西潼关界,这就是后来秦国的函谷关),秦国东进的道路被晋所扼。秦穆公乃向西方狄戎地区发展,遂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济河焚舟

谓不留退路以求必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
●《左传·文公三年》: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 封: 封墓做标志。秦穆公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即将船只烧毁,誓死取胜。

济河焚舟

渡过河就烧掉船。形容断绝退路,拼死决战。《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参见 【破釜沉舟】。

济河焚舟

济:渡,过河。渡过河后把战船烧掉。比喻故意把自己推上绝路,下定决心,誓死而战。春秋时,秦穆公派大将孟明等人攻打郑国,回来时在殽山被晋军击败。两年后,秦国以孟明为主帅讨伐晋国以报殽山之仇,结果再次失利。第二年,秦穆公依然重用孟明,再次攻打晋国。秦军渡过河后便把战船全部烧毁了,表示要与晋军决一死战。这次秦军果然大获全胜。(见《左传·文公三年》)

济河焚舟

济河焚舟

渡过河后即把船烧掉。形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勇敢地决一死战。济:渡。

☚ 急转直下   坚不可摧 ☛
各种程度的战斗

各种程度的战斗

双方用主力决定胜负的战斗:决战 会战期战 会垓
 做最后决战:背城
 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背城一战
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战斗:决死 死战 殊死战斗
正面硬拼的战斗:硬战
坚决、持久的战斗:韧战
效命,奋不顾身地工作或战斗:用命
激烈地战斗:鏖(鏖兵;鏖斗;鏖军;鏖战;赤壁鏖兵;鏖兵赤壁) 甘战酣战 燥战 激战 剧战 骤战 恶战 鏊战 毒逐
 四面激战:东砍西斫
 战场上非常紧张激烈的战斗:硝烟弹雨
同敌人做你死我活的战斗:背水仗 背水战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决一血战
 与敌决一死战:凭城借一 背水借一 背城而战 背城一战 背河一战 背死借一 背城借一
表示断绝退路,与敌人决一死战:絷马埋轮 埋轮絷马 系马埋轮 济河焚舟
 没有退路,决一死战:背水为阵 背水结阵
表示自断生路,决心拼死一战:塞井夷灶塞井焚舍
规模大的战斗:大战 大兵
消灭大部或全部敌人的战斗:歼灭战
双方短距离的战斗:短兵相接
很多的战斗:百战(~不殆)

☚ 各种战斗   战斗程度 ☛

济河焚舟

成语。渡过河就把船烧掉。表示有进无退,死战到底的决心。《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济河焚舟

渡过河就把船烧掉。表示有进无退,死战到底的决心。《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济河焚舟濟河焚舟jì hé fén zhōu

过河后烧撑船。表示决心死战,有进无退。《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诸医论》:“张子和医如老将对敌,或陈兵背水,或济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济河焚舟jì hé fén zhōu

burn one’s boat when one has crossed the river—swear that one will not return if one does not win;show one’s determination to fight to the last
❍ 秦伯伐晋,~,取王官,及郊。(《左传·文三年》434) The earl of Qin invaded Jin,and burned his boats when he had crossed the river. He then took Wangguan and Jiao.

济河焚舟jì hé fén zhōu

渡过河就把船烧掉。表示决战到底,有进无退。《左传·文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淆而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济河焚舟。”

济河焚舟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新死,尚未发丧,秦国趁这个机会攻打晋国,灭了边境城市滑。晋的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大怒说:“秦竟趁我国新丧,攻破我城市!”于是发兵在殽这个地方阻击秦军。秦军大败,没有一个人逃脱,连孟明视等三位主将也被俘获,靠了晋文公夫人即秦穆公女儿的帮助,才能逃回秦国。
三年后,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率军攻打晋国。孟明视等乘船渡过茅津渡口后,把船全部烧掉,决心与晋国决一死战,以报三年前全军覆没之仇。由于秦军同仇敌忾,把晋国人杀得大败,一举夺取了王官和鄗两个地方,吓得晋人再不敢出城交战。
秦军大获全胜,仍从茅津口渡河。到了殽,掩埋了三年前战死的秦军将士尸骨,并为死亡军士发丧。秦穆公亲自祭奠,哭了三天三夜。
济河,是渡河的意思。成语“济河焚舟”的意思是:渡过河就烧掉船,断掉退路,拚死一战。形容士气高昂,勇敢作战。

济河焚舟jìhé-fénzhōu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济:渡过。焚:烧。军队一过河就烧掉了渡河的船。表示不留退路,拼死一战。

济河焚舟jì hé fén zhōu

渡河之后把船烧掉。形容拼死一战的决心。

济河焚舟jìhé-fénzhōu

〔连动〕 渡过河后将船烧掉。形容不留余地而决死一战。语出《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若文度来,我以偏师待之,康伯来,~。”
※ 济,不读作jǐ。
△ 常用于写人的有进无退的决心。
【近义】破釜沉舟

济河焚舟jì hé fén zhōu

济:渡。焚:烧。即渡过河就把船烧掉。形容断绝退路,拼死一战。《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