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济南战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1948年9月16日开始,24日结束,是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国民党称之为济南会战。 1948年7月13日,华野山东兵团攻克兖州,济南成为一座孤城。国民党济南守军对外水陆交通均被切断,仅赖空运接济,三面绝援,一面远隔徐州国民党军主力300公里,处境岌岌可危。 7月14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共中央华东局并西北野战军彭德怀、张宗逊、赵寿山,拟令华野山东兵团攻击济南,如能在8、9两月攻克济南,其全军可于10月间南下,配合华野外线兵团和苏北兵团,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同日,军委又致电许世友、谭震林、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和华东局、中原局,发出以山东兵团攻击济南的指示。① 此时,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及野直机关尚在豫皖苏地区。粟裕和参谋长陈士榘等于7月16日电复中央军委,认为:“以许谭现有兵力,攻济南与打援势难兼顾。”“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休整一个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②军委于23日批准了这一建议,要粟裕等率部休整完毕后,或转外线打几仗然后攻济南,或先攻济南并打援,提出作战计划。 粟裕等于8月10日向中央军委提出三个作战方案,第一方案是“集中全力转到豫皖苏及淮北路东地区作战,截断徐埠铁路,孤立徐州,以重点放在打援上,求得于运动中首先歼灭(新)五军,继而扩大战果,歼击其他兵团。”第二个方案是“集中主力首先攻占济南,对可能北援之敌仅以必要之兵力阻击之。”第三个方案是“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配备与使用兵力。该战役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两个纵队(全军13个纵队计算)抢占济南机场而巩固之,并在济敌反击机场中,尽量歼灭其反击力量,以削弱其守备兵力。同时以其余11个纵队打援,则兵力足够(敌援可能性很大,如敌不援则以攻济为主)歼灭敌人援队之一路(首先以歼五军为目的)或两路,只要援敌被歼,则攻济南有保障。第二阶段则于歼灭敌人援队之主要一路后,以一部任阻击,而将主力转到攻济南,则守敌及援敌在遭受惨败后,均易为我歼击,攻济南亦将更有保证。”三个方案各有利弊,粟裕等倾向于第三方案,将打援战场选择在汶河以北、泰安以西、肥城以南地区或邹县、滕县间地区,阻援战场选择在鲁西南金乡、巨野、嘉祥地区。③ 中央军委于8月12日复电粟裕等,同意攻济打援,并预计了可能出现的三种结果:第一,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即既攻克济南,又歼灭大部分援敌;第二,打一个大的歼灭战,即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援敌;第三,济南既未攻克,援敌又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指出:“你们第三方案之目的,是为了争取第一种结果。其弱点是只以两纵占领飞机场,对于济南既不真打,而集中11个纵队打援,则援敌势必谨慎集结缓缓推进,并不真援。邱清泉、区寿年兵团之所以真援开封,是因为我们真打开封。敌明确知道我是阻援,不是打援,故以十天时间,到达了开封。如果你们此次计划不是真打济南,而是置重点于打援,则在区兵团被歼,邱黄两兵团重创之后,援敌必然会采取(不会不采取)这种谨慎集结缓缓推进方法。到了那时,我军势必中途改变计划,将重点放在真打济南。这种中途改变计划,虽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好,但丧失了一部分时间,并让敌人推进了一段路程,可能给予战局以影响。”还指示:“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达既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援敌之目的。”④ 此时,粟裕已率野直机关及部分纵队干部到达曲阜,与谭震林会合。粟、谭认为,不论打援与攻坚,手中兵力尚非绝对优势,于是在8月23日请示中央军委,要求调苏北主力部队北上参战。次日,军委批准除第三十三旅、第三十四旅留在苏北外,苏北兵团的两个纵队和一个旅北上参战。这样,在攻济打援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华野部队取得了优势。 中央军委对此次战役的态度极为慎重,8月26日向粟、谭指出,必须预先估计三种可能情况:(一)在援敌距离尚远之时攻克济南;(二)在援敌距离已近之时攻克济南;(三)在援敌已近之时尚未攻克济南,要求首先争取第一种结果。⑤28日,又向粟裕指示:“最重要者是一个月左右还不能攻克济南,必须大量歼灭援敌,例如六个旅、八个旅或更多一些,根本停止了援敌前进,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攻城时间,例如一个半月,两个月,或更多些(打临汾曾费去72天)才能克城,你们的根本出发点应放在这种情况上。我们不是要求你们集中最大兵力,不顾一切硬攻济南,这样部署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要求你们的是以一部分兵力真攻济南(不是佯攻,也不是只占飞机场),而集中最大兵力于阻援与打援。”⑥ 这就是中央军委“攻济打援”方针形成的过程。 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华野前委决定将参战兵力44%组成攻城集团,将参战兵力56%组成打援集团。攻城集团兵力为六个半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大部分,连地方武装共14万人,由许世友任攻城集团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司令员。以山东兵团领导机关为攻城集团的领导机关。打援集团兵力为八个半纵队及特种兵纵队一部分,连地方武装共18万人,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济南,人口七十余万,处于津浦路、胶济路的连接点,北濒黄河,南倚泰山,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和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所在地,是国民党军队在山东最大的一个坚固设防的城市。1948年5月,当华野山东兵团横扫胶济路中段后,省府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就到南京建议蒋介石,放弃济南,向徐州集团靠拢。蒋介石严斥王耀武,令其坚守济南,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以屏障徐州,阻止中共军队渡江。 济南国民党守军由王耀武统辖,共有九个正规旅和六个保安旅,连同特种部队,计11万人。防御阵地由外围防御地带与基本防御地带构成。外围防御地带以齐河、长清、崮山、张夏、中宫、王舍人庄等为警戒阵地;沿鹊山、中店铺、峨眉山、大庙屯、兴隆山、砚池山、茂岭山、华山线构筑主要阵地,纵深达十余公里,由一百六十余个支撑点组成。基本防御地带由三线阵地组成:商埠为第一线阵地,外城为第二线阵地,内城为核心阵地。东守备区以整编第七十三师师长曹振铎辖五个旅,西守备区以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辖八个旅,另以整编第二师师长晏子风辖第五十七旅、第十九旅以及即将空运来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为总预备队。 为了守住济南,王耀武要求蒋介石增加部队。蒋于8月27日令刘峙将整编第八十三师集结徐州机场附近,9月1日开始空运济南,限十日内全部到达。王耀武认为,济南有星罗棋布的堡垒群工事,又可依靠黄河及千佛山的险要地形,将五柳闸修好后,必要时还可以放开水闸,把城北地方变成泛滥区,如再把八十三师调来,守20天不成问题。但刘峙惟恐八十三师调来,将减少徐州一带的兵力,于他不利,因此以先向济南运送弹药、通讯器材、铁丝网等为借口,向蒋介石要求暂缓运八十三师去济南,得蒋同意后,即停止空运。最后,只有该师的第十九旅运至济南。 蒋介石拟定了一个大规模的“济南会战计划”,除以第二绥靖区11万人固守济南,还在徐州周围地区配置三个兵团,约十七万人,随时北援,其中第二兵团邱清泉部集结于商丘一带,第七兵团黄伯韬部集结于新安镇一带,第十三兵团李弥部集结于宿县、固镇地区。 粟裕认为,守备济南西线的是杂牌军吴化文部,吴曾有弃暗投明的表示,有可能在战场上起义,这就可使国民党防线出现缺口。同时,济南机场在城西,如攻下机场,可切断王耀武守军的空中补给线。为此,粟决定将攻城兵力重点首先用在西线。 华野前委将攻城集团分为东、西两个兵团,由东西两面向济南实施钳形夹击。以第三纵、第十纵、鲁中南纵队的四个团、两广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一部兵力组成西兵团,由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刘培善统一指挥;以第九纵、渤海纵队的六个团及渤海军区一部兵力组成东兵团,由第九纵司令员聂风智、政治委员刘浩天统一指挥。此外,以第十三纵为攻城预备队。由特种兵纵队组成两个炮兵群,分别配属给东、西兵团。 阻援和打援集团,归粟裕统一指挥。粟裕采取“夹运(河)而阵”的部署,在运河以西,由第四纵、第八纵和冀鲁豫军区的两个旅组成阻援兵团,依托水洼地带,构筑多道纵深工事,阻击由鲁西南北援的国民党部队;在运河以东,由第一纵、第二纵、第六纵、第七纵、第十二纵、中野第十一纵及鲁中南纵队的四个团组成打援兵团,拟在邹县以南集中30个团歼灭国民党援军三个旅,以其余22个团钳制援军的其余各部,尔后再依战情发展制定下一步作战。 济南战役定于9月16日开始。 在战役发起前,华野进行了充分的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首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政治思想动员。9月1日,粟裕、谭震林等联名发布《华东野战军济南战役动员令》,指出:“我们就要大量消灭援敌夺取济南,这是一个巨大的争夺战。我们丝毫不能轻敌骄傲,疏忽大意,必须全体军民,百倍努力,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去争取这一战役的圆满胜利。”提出“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⑦接着,又发布了《华东野战军关于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华东野战军为争取徐济战役伟大胜利告后方全体同志书》,要求全军的政治思想工作,应该比以往任何一次战役更有力;前方和后方,都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动员;军队和地方,都要紧张地行动起来。 在攻城方面,担任攻城的几个纵队,对济南的地形、国民党守军的工事构筑、兵力分布、活动规律及政治情况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编写了有关资料。同时,广泛开展战前练兵活动。各部队根据自身领受的任务,布置沙盘作业,选择近似实战的地形,反复进行演练。 担任打援和阻援的部队,一面构筑多层防御阵地,一面组织干部勘察战场,根据各自的任务和地形特点,制定作战预案,进行演习。 中共华东局专门召开了地委书记、专员联席会议,号召全区党政军民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援济南作战,进一步健全了支前委员会和支前司令部组织。 此外,对接管济南和对济南实行军事管制也做了准备工作。成立了以谭震林为主任的“济南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颁发了“约法七章”和“十项规定”。华东局配备了大量接管干部,华东军区指派三个团担任城市警备,并对这些部队进行了城市政策教育和卫戍勤务训练。 在战役开始前三天,南线江淮军区和豫皖苏军区部队开始破击徐州至商丘、徐州至蚌埠、徐州至运河站的铁路线并威胁徐州,迫使国民党分兵防卫徐州。粟裕又指示淮南部队破击蚌埠至浦口的铁路线,留在苏北的第三十三旅向运河线进袭,以配合济南战役。 粟裕的指挥位置在宁阳西北的大柏集,许世友、谭震林的指挥所在济南东南仲宫附近的山村。 华野攻城西兵团9月9日自济宁、汶上,东兵团13日自泰安、莱芜、章丘等地,分别向济南隐蔽开进。15日,两广纵队等包围了长清城。王耀武判断华野主攻方向在西南,惟恐飞机场被占,斩断济南内外联系的惟一通道,立即严令西守备区各部加强防守,又派总预备队第十九旅和第五十七旅向机场西南古城驰援。 16日夜,攻城集团发起对济南的全面进攻。至17日,西兵团攻占长清、双山头等地。18日,占领古城、玉皇山、党家庄等地,迫近吴化文部所据守的阵地,直接威胁飞机场。王耀武无兵可调,为了阻止西兵团的进攻,下令打开黄河水闸,将黄河水倒灌入玉符河,使玉符河水位猛涨,河面增宽数倍。西兵团突破玉符河防线,以猛烈炮火封锁机场,炸坏飞机跑道。国民党原计划紧急空运整编第七十四师抵济增援,结果仅运进该师第一二七团,空运就被迫中断。 与此同时,东兵团迅速攻占茂岭山、砚池山、回龙岭等要点,17日又攻占窑头、甸柳庄。 茂岭山、砚池山双峰对峙,共扼济南东郊门户,王耀武曾自称可坚守半个月。然一夜之间,两座山头尽失,济南守军大为惊恐。王耀武亲自下令枪毙了驻守这两座山的一名少校营长。他本来判断华野主攻方向在西线,这时又认为攻城主力在东,遂急调西援立足未稳的第十九旅和第五十七旅,投入东线作战。还用第十五旅及刚空运到济南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一部,向茂岭山、砚池山等处进行反击,企图恢复城东屏障。又将机场以西的第二一一旅调入商埠加强城防。这给华野西兵团的攻击创造了有利条件。 防守西线的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面临西兵团的强大攻势,惶恐不安。打入吴化文内部的地下党员李昌言(吴化文妻子的表弟),对吴反复晓以利害,促其提出停止炮击并会见华野“最高司令员”的请求。谭震林指示第三纵队司令员孙继先电转吴化文,令其19日20时起义,撤出阵地,开赴黄河以北集结待命。吴化文口头表示接受,但又不痛快放下武器,撤出战斗,仍然占据着机场和公路两侧的地堡。西兵团加强军事压力,向吴部继续逼进。吴化文眼看覆灭在即,终于在19日晚率领所属三个旅,约二万余人,举行战场起义,将飞机场及周围防区移交西兵团。西兵团乘机疾进,20日拂晓占领商埠西面的外围阵地。 东兵团也攻克了燕翅山等要点,主力迫近外城之下,积极准备攻城。 吴化文的起义,使王耀武守城的信心更加动摇。他缩回城内,匆忙调兵遣将,加强绥区司令部的警卫;又急电蒋介石和刘峙,要求准其放弃济南,率部突围。蒋在南京打无线电话给王耀武,令其“将阵地缩短,坚守待援”,还说:“我已严令援军星夜前进,以解济南之围。”刘峙及参谋总长顾祝同也都来电,令王耀武固守待援。⑧蒋介石令刘峙督促其迟迟未动、集结在商丘的第二兵团邱清泉部、在徐州附近的第十三兵团李弥部及第十六兵团孙元良部,迅速出动,统归杜聿明指挥,务必在济南未陷落以前到达。 20日,粟裕电告许世友、谭震林、宋时轮、刘培善:“吴化文部既已起义,且我军已完全控制商埠以西(包括机场)、以南、西南及城东和东南全部阵地(仅千佛山、马鞍山、四里山等地仍有敌固守),则战局可能迅速发展。望令各部就现态势,以三、十及十三纵并力迅速向商埠攻击,得手后,则全军全力攻城。”⑨当晚6时,西兵团以第三纵、第十纵、第十三纵及鲁中南纵队的四个团,从南、西、北三面对国民党军队基本防御地带的第一线阵地——商埠,展开攻击。商埠守军稍加抵抗,即向东后撤,据守坚固楼房,与西兵团展开楼房争夺战。22日中午,西兵团将商埠两万余国民党部队全部歼灭,抵近外城西门。 东兵团扫清了城外国民党军的地堡群,在城外展开迫近作业,准备攻城。 西兵团攻占商埠后,王耀武判断华野攻城部队至少需要三四天的准备,才能攻城。于是又调整部署:仍以一部兵力坚守城外千佛山、马鞍山、齐鲁大学、花园庄四处要点;同时将第七十七旅、第二一三旅、保安第三旅及第六旅置于外城;将第十五旅、第十九旅、第五十七旅集中于内城,加修工事,负隅顽抗。 为了不给王耀武调整部署和加修工事的时间,华野攻城集团乘其混乱之际,对外城发起攻击。东、西兵团于22日18时,向外城发起总攻。经一小时激战,从多处攻入外城,与国民党部队展开巷战。到23日,占领外城大部,逼近内城。 蒋介石督令徐州各部迅速北进,并派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和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飞临济南上空,为济南守军打气。王耀武判断,华野攻城部队经七昼夜连续作战,疲惫不堪,不经三至五天的休整,不可能进攻内城。于是,将整补后的第十五旅、第十九旅、第五十七旅等部,重新部署,督令加修巷战工事,并用炮火猛轰外城,破坏华野进攻内城的准备工作。 华野前委决定23日晚向内城发起总攻,具体部署是:东兵团从东面突破城垣,歼灭内城东半部的国民党部队;西兵团从西面突破城垣,歼灭内城西半部之敌;第十纵为总预备队;东、西兵团的山炮和野炮进入外城,直接支援突击部队作战;榴弹炮配置于外城之外,压制国民党军炮火并杀伤其有生力量。 内城是济南王耀武守军的最后一道核心阵地。城墙高12米,厚10至12米。明碉暗堡密布。护城河宽5至30米,水深2至5米。王耀武企图依赖坚固的城墙工事,辅以复杂的地面防御设施,构成多层次的轻重火器组成的火网,做最后的顽抗。 23日晚6时,华野东、西兵团发起对内城的总攻击。各突击部队在护城河上架桥,扑向城墙。东兵团第九纵第七十九团一部首先从东门南侧登上城墙与国民党守兵肉搏,但因架设在护城河上的桥被国民党军的炮火打断,后续部队未能跟上,已登上城墙的部队,全部牺牲。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连续突击三次,均告失利。西兵团第十三纵第一○九团,也从西南角突破,两个营登上城头。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除第三连与第九连冲入城内,占领少数房屋抗击国民党守兵,其余部队大多伤亡,突破口又被封住。 在此期间,蒋介石频频调动飞机,昼夜不停地对商埠、外城轰炸。 在第一次攻打内城受挫的情况下,许世友、谭震林等毅然决定组织第二次攻击。许世友对各纵指挥员说:“我们的困难大,敌人的困难比我们更大!现在就看谁的决心硬过谁,我们要跟敌人比毅力,比顽强,比后劲,胜利往往就在最后五分钟取得的!”⑩各级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分别到主要突击方向,进行深入有力的动员,帮助基层干部调整战斗组织,对突破点的情况做了反复研究,并重新作了部署。更严密地组织了炮火、爆破、突击三者之间的协同和后续部队的跟进。 24日凌晨2时,东兵团第九纵的第七十三团首先突破成功,占领了城东南角,巩固了突破口,将“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旗帜插在城头东南角的气象台上。拂晓,东兵团主力进入城内,与国民党军展开巷战。西兵团第十三纵的第一一○团,在一○九团在城内坚持战斗的两个连的接应下,从城西南角再次突上城墙,控制了突破口,掩护西兵团主力进入城内。 华野攻城部队东西对进,直逼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王耀武见失败已成定局,于24日12时化装潜逃。黄昏时,攻城集团占领省政府,全歼内城国民党守军,俘获参谋长罗辛理。至此,济南战役结束。 在此期间,蒋介石虽一再严令督促徐州援军迅速北进,但他们慑于被华野打援兵团歼灭的命运,迟迟不敢推进。直至济南失守,第二兵团才进至城武、曹县地区,第七兵团、第十三兵团尚在集结之中。由济南化装逃跑的王耀武、绥区副司令官牟中珩、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都被地方武装和民兵抓获。 中原野战军各部在南阳、确山间及大洪山、桐柏山和许昌、漯河以西地区,积极活动,有力地钳制了白崇禧集团各部,策应了济南战役。 战役期间,华东解放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及支前委员会,共动员了50万支前民工、1.4万副担架、1.8万辆大小车,筹粮1.4亿斤,为济南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援和雄厚的物资。 济南战役,华野部队伤亡2.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4万余人(包括起义2万人),生俘国民党旅级以上将领23名。这次战役,开创了中共军队夺取国民党军坚固设防和11万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先例,“标志着华东我军由不拘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转变为永久地占领大城市和统一大块解放区的新时期到来”(11)。中共中央在给华东人民解放军的贺电中指出:“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12)新华社社论《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指出:“这是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13)就连美国通讯社都说,这次战役已使国民党最高统帅部“惊惶得目瞪口呆”,是一个“动摇蒋介石政权根基”的军事胜利(14)。 济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坚固设防守备的济南市的大规模攻坚作战。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第2绥靖区王耀武部10万余人固守济南,在附近地区集中重兵17万人伺机北援。华东野战军以6个半纵队配属特种兵纵队大部和地方武装共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8个多纵队(含中原野战军1个纵队)配属特种兵纵队一部和地方武装共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9月16日对济南发起攻击,激战8昼夜,至24日全歼守敌(内1个军起义),俘敌第2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副司令牟中珩、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 济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坚固设防守备的济南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坚作战。1948年秋,国民党军队第2绥靖区王耀武部10万余人固守济南;在徐州及其附近地区集中重兵17万人伺机北援。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由粟裕统一指挥,发起济南战役。以6个半纵队配属特种兵纵队大部和地方武装共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以8个多纵队(内中原野战军1个纵队)配属特种兵纵队一部和地方武装共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集团,由野战军司令部直接指挥。9月16日对济南发起攻击,激战8昼夜,至24日全歼守敌(内1个军起义),俘敌第2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副司令牟中珩、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 济南战役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的战役。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军在解放军的沉重打击下,被迫采取重点防御。以王耀武指挥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部队共10多万人守卫战略要地济南,徐州地区主力部队17万人为后备随时准备北援,力图与解放军在山东战场上对垒。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采用攻城打援的方法,用7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攻打济南,以8个纵队(含中原野战军1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8万人在邹县、金乡、巨野一带构筑工事阻止徐州之敌北援。9月 16日开始攻击,20日即扫清外围之敌。国民党军吴化文的九十六军万余人起义。23日攻占外城,当晚解放军突入城内,激战至24日,全歼10万守敌,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和副司令牟中珩。徐州之敌见势不妙未敢北上增援。此役,山东基本解放,也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的战役。1948年8月,国民党军被迫采取重点防御后,以第二绥靖区部队11万多人守备战略要地济南。国民党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的机动兵力仅有3个兵团17万人,分别集中在商丘、新安镇、蚌埠等地,济南守敌十分孤立。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华东野战军集中全力发起济南战役,并对作战方针、部署作过多次指示。华东野战军采取攻城打援同时实施的部署,以7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4万人组成攻城集团;以8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18万人组成打援、阻援集团,分别配置在兖州、邹县及金乡、巨野、嘉祥地区。9月 16日晚,我攻城集团从东西两面向济南守敌发起攻击。在“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响亮口号下,我军英勇奋战,顽强冲击,至20日即已扫清外围要点。敌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部在我强大压力和政治攻势下,被迫接洽起义,率3个旅撤离战场。我军乘机占领商埠,歼守敌大部。22日夜,东、西两集团乘敌混乱之际,协力攻破外城,经彻夜激战,迫近内城。23日黄昏,对内城发起总攻,守敌拼死抵抗,战况异常激烈,24日凌晨陆续突破内城,大量后续部队投入纵深战斗。战至24日黄昏,全歼守敌,外围各点残敌亦相继肃清。王耀武见大势已去,化装潜逃,在寿光被擒获。济南战役经8昼夜鏖战,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含战场起义2万人),活捉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等高级军官23名。徐州之敌邱清泉兵团9月20日始以一部北援,由于我阻援、打援集团充分准备,严阵以待,迫敌徘徊于成武、定陶以南地区;拟沿津浦线北援之李弥、黄伯韬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济南即告解放,敌增援计划遂成泡影。济南既克,临沂、烟台、菏泽之敌弃城而逃,山东除青岛等少数据点外,均获解放。 ☚ 济南军区 济南惨案 ☛ 济南战役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攻取敌人重点设防大城市的第一个战役。战役于1948年9月16日开始至24日结束,华东野战军采取“攻济打援”的作战方法,以七个纵队攻取济南,八个纵队迎击徐州援敌,战斗打响后,攻济部队采取东西两路对济南进行钳形合击,守卫机场的吴化文率部起义,24日我军全歼济南守敌,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司令王耀武。此役共歼敌十一万余人(内一个军起义),从而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济南战役 济南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的战役。1948年8月,国民党军队被迫采取重点防御后,遂决定以济南作为战略要地。9月9日,华东野战军攻城集团西兵团自济宁、汶口地区向济南进军。9月16日晚,华东野战军七个纵队14万人开始攻城,八个纵队共18万人随时准备阻止徐州来支援的国民党军。攻城部队经过八天八夜激烈的战斗,终于于24日攻克济南,济南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此次战役,除国民党军整编第九十六军在吴化文的率领下全部起义外,其余的10万余人全部被歼,从此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 宪政商榷会 济南惨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