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流外铨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流外铨官吏选拔制度。指流外官之铨选,后亦作为掌管这一铨选的官署名。始于唐,又称“小选”。五代沿之。宋初作为吏部所属机构,掌诸司胥吏考试、升迁及年满出官之事,择中选者补正名,叙其劳绩。神宗元丰改制,废。参见“小选”。 流外铨官署名。宋元丰改制前属吏部。掌在京诸司无品吏胥的考试,中选者初正名;吏胥考满出职为官,也经流外铨呈报。 流外铨官署名。宋置,属吏部。唐制以吏部郎中一人掌选补流外官。宋初吏部司郎中无职事,另设流外铨,掌考试升迁在京诸司胥吏,择取中选者补正名,叙其劳绩以及年满出职为官等事。元丰改制后仍为吏部郎中的职掌。 流外铨官司名。 职源唐朝已置,掌未入流品之京百司吏人,亦称“小铨”(《六典》卷2《吏部尚书》)。北宋沿置,归隶吏部(《宋会要·职官》8之1《吏部》)。 职掌掌在京师百司人吏考试与奏差(《分纪》卷9《流外铨》)。 职源与沿革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已见置。(《五代会要》卷20《选事》上)。宋沿置。 职掌依州县升降则例,定幕职州县官俸料钱,即依州、县户口之多少,确定上、下、紧、望之等,然后依等定俸(《宋会要·职官》11之77《吏部格式司》)。 编制由判吏部事兼领,人吏若干(《宋会要·职官》8之1、11之76)。 简称格式司、格式。《长编》卷235七月:“如格式司,但批选人料钱等。今既增俸,即格式自无复可存之理。”《宋会要·职官》11之76:“吏部格式司,太祖建隆元年十一月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