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龙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龙根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 大叶青(《植物名实图考》),五爪龙(《生草药性备要》),火龙叶(《岭南采药录》),鸡脚掌牛奶子(《福建药物志》),五指牛奶(《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五指毛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掌叶榕的根。 原植物 掌叶榕Ficus hirta Vahl(Ficus simplic issima Lour.var.hirta(Vahl)Migo;Ficus hibiscifolia Champ.et Benth.),又名佛掌榕(《海南植物志》),粗叶榕(《广州植物志》),三龙爪(《福建植物志》)。 历史 本品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名大叶青,谓:“大叶青生南安山岭。独茎,高二三尺,灰绿色,有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8m。有乳汁;嫩枝中空。单叶互生;叶柄长2~8cm;托叶卵状披针形,长1~3cm,膜质,红色被柔毛;叶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0~25cm,宽4~13cm,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不裂或3~5深裂,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粗糙,疏生短硬毛,下面除金黄色长硬毛外,有时密生柔毛;基生脉3~5出,侧脉4~7对。榕果成对腋生或生于已落叶枝的叶腋,球形或椭圆状球形,无梗,直径6~15mm,幼时顶部苞片形或脐状突起,基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3cm,红色,被柔毛;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雄花有梗,花被片4,红色,雄蕊2~3枚;瘿花花被片4,子房球形,光滑,花柱短,侧生,柱头漏斗形;雌花生于雌株榕果中,花被片4,花柱侧生于一侧微凹处,细长,柱头棒状。 瘦果椭圆球形,表面有小瘤体。花果期3~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9页.图97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000m的旷野、山地林缘、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越南、马来西亚、印度亦有分布。。【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主产广东、广西。 鉴别 性状 根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5~30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多数细纵皱纹及横向皮孔。商品为块片状。质坚硬,不易折断,切面皮部狭窄,易撕裂,纤维性,木部宽广,淡黄色。 显微 根横切面:木栓层10为余列细胞。皮层窄,石细胞群排列成环,少数散离;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韧皮部宽广,有少数乳汁细胞;纤维甚多,单个或成束,壁极厚,非木化;有石细胞及方晶。形成层环明显。 木质部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类圆形,直径30~200μm,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木纤维束与木薄壁细胞常交互排列成同心环状。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细根几无草酸钙方晶。(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14)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类、香豆精及生物碱。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 【药理】: 小鼠ig本品根煎剂有祛痰作用(酚红法),70%乙醇浸膏也有效,水溶部分及生物碱无效,水不溶部分有效。豚鼠ip煎剂有平喘作用(组胺喷雾引喘法),70%乙醇浸膏之水溶及水不溶部分也有效。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79 【药性】: 性味 甘、微苦,平。 ❶ 《生草药性备要》:“甜、辛,平。” 功效 祛风湿,壮筋骨,去瘀,消肿。 主治 风湿痿痹,劳伤,浮肿,跌打损伤,妇人经闭,白带,乳少。 ❶ 《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疥,洗疳痔,皮肤肿痛;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筋骨。”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